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血燕下架检测 国家标准缺失致监管无法可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9 14: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熊汉玲
  “血燕造假事件”发生之后,引发轩然大波。记者昨天走访广州市场发现,血燕产品已全城消失。有商家告诉记者,目前全广州的血燕均被工商部门要求暂时下架,以待调查、检测。
  昂贵的血燕竟然是人造的,而且还是“毒燕”。为何国内市场上假血燕、毒血燕大量充斥?记者昨天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大陆已成为国际第一大燕窝消费地,年销售额高达数百亿,但检测技术滞后于市场消费,相关评价方法、评判标准和检测手段的缺失,导致市售的燕窝产品良莠不齐。同时,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对燕窝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并没有规定,这也使部分商家钻了标准的空子。
  海关退运销毁多批次进口问题燕窝
  昨天,广州市海味干货商会有关负责人伍卫雄告诉记者,在广州燕窝的批发流通市场主要在清平药材市场,该市场内集中有二三百家燕窝经销商。据悉,广东市场上的燕窝来源地主要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国内产的燕窝量少,主要来自海南和省内的怀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血燕都是人造的,“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窝染色而成”。据悉,血燕大多造假主要是消费市场推动的,消费者普遍认为,血燕营养价值高、功能优于普通燕窝,故部分商家为迎合市场,将白燕窝染色成血燕。对于商家来说,血燕售价高于白燕窝也驱动其为谋利而造假。据介绍,一般血燕售价比白燕窝每公斤贵1000-2000元。
  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早前该局“燕窝及其制品的真假鉴别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曾检测过一些所谓“血燕”、“黄燕”等染色燕窝,均检出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有的含量甚至达到几千毫克/公斤,对人体危害极大。据此,各地海关销毁、退运了多批“血燕”。
  燕窝检测技术和国家标准缺失
  与蓬勃发展的燕窝市场相比,国内、国际对燕窝及燕窝制品的检测技术滞后于市场消费。
  据广州质量监督局检测研究院工作人员文小姐介绍,一般肉眼很难分辨燕窝的真假,目前国内尚无燕窝的相关标准,检测机构只能对燕窝的成分进行分析,不能证明和保证燕窝品质和功效。“我们检测燕窝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来执行,检测后只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具体数据,并不能证明燕窝真假和其是否有功效。”
  记者此前也从广东检验检疫部门获悉,由于燕窝市场相关评价方法、评判标准和检测手段的缺失,导致市售的燕窝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难辨真伪,政府监管部门无从执法。
  记者昨天获悉,目前国家标准对燕窝及燕窝制品中所含亚硝酸盐含量,并没有相关规定。
  伍卫雄表示,目前国家对海味干货的亚硝酸盐含量有基本的限量要求,但对于燕窝则没有具体的规定。
  据悉,燕窝本身就含有微量的亚硝酸盐。此前,针对该公司品牌燕窝被检出高含量亚硝酸盐,燕之屋连锁机构品牌部经理沈小聪向媒体表示,这是整个燕窝行业中的普遍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标准空白,国家并没有一个标准规定燕窝可否含有亚硝酸盐以及应该含多少。“天然的燕窝中本来就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这种成分是天然形成的。”
  有关专家也指出,血燕含有亚硝酸盐,有可能是燕窝筑造时所处的环境和温度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染色过程中引起的。
  据了解,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规定,只有腊肠、腊肉、西式火腿肠、罐头等几类食品可以添加亚硝酸盐,其他所有食物都不允许。若是属于污染自带的,根据相关规定,大米亚硝酸盐的限量指标为3mg/kg、蔬菜为4mg/kg,蛋类为5mg/kg,其中最高的为腌菜,限量为20mg/kg。对于燕窝食品的限量,则没有规定。不过,有专家指出,若每千克含几千毫克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不能食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1:3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