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民营资本能否进入到国企垄断的一些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却似乎是很少有人问津。现在就有这样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大型国企的中冶集团投资一家民营企业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叫中冶恒通,不幸的是发生了巨额亏损,对于中冶集团的投资亏损该不该问责,又该如何问责引发了社会的争议。
中冶恒通是在2007年9月重组唐山亨通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在去年8月11日中冶恒通成为中冶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但是就在上个月的11日,香港媒体披露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冶集团最终将要承担高达46亿元的亏损。目前国资委对于中冶恒通巨额亏损的审计已经完成,而且初步确定了问责的处理方案,可能会以经济处罚为主,中冶集团董事长和相应的领导班子将会发生一些人员上的变动,两任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和经营高管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降薪处罚。在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之后,除了集团高层以外,包括中冶恒通在内的一些主要的负责人也同样会被问责,近期中冶恒通内部将会召开会议,并且将尽快公布讨论确定的方案。
其实,在这之前很多的央企都被曝出因为投资失误而造成巨额的亏损。今年初审计署对17家央企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几乎都被查出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中冶集团投资民企会遭到国资委的问责?经济处罚到底能不能够有效抑制央企连年亏损的情况?而这次的问责又是否意味着国资委对于央企的整肃风暴已经开始了呢?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将对此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