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称动车信号系统难被雷击 人祸大于天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5 16:5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晚,D301次与D3115次动车追尾。铁道部昨日表示,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而就在当日20时左右,D3212次经过温州南站途中遭雷击,供电系统中断,列车用尽备用电源后停驶,但无人员伤亡。为何雷击能导致动车停驶?本报记者采访电力、铁路方面专家释疑。
  疑问1 动车系统如何防范雷击?
  专家称,雷电通过避雷器、导线,直接引入地
  电力专家(曾参与京沪高铁电网建设):铁路防雷击最基本的原理是,雷电通过避雷器引走,通过导线,直接引到大地上。由于动车组的接触网导线是裸露的,列车行驶在空旷地带,动车组相对较高,所以容易被雷击。
  对动车组危害最大的是落地雷,这种雷可以对人、树木、电气设备产生较大的危害。落地雷有可能会落到动车组上,有可能会落到动车组旁边,从地上弹到动车组上。针对这种情况,铁路避雷设备一般会使用一根裸露的线,安装在动车组接触网上方。
  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教授易思蓉:列车和轨道都有接地系统,两个接地系统都与铁轨有关。接地不好,雷击有可能导致短路。在正常行驶中,列车与轨道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环,这样列车才会通电,才能行驶。
  如何加强列车的接地和轨道的接地,让它们成为有机的整体,正是最近研究的一个课题。
  疑问2 雷击何以导致系统失灵?
  牵引与信号系统使用不同电源,后者被雷击几率极低
  电力专家:除了不可抗拒的雷击导致设备故障,还有三种可能:第一,从设计角度讲,有可能是避雷系统的密度不够;第二,从施工角度讲,可能是避雷设施的接地网不合理,雷来了,引不到地下去;第三,从产品质量角度讲,可能避雷装置的导线质量不合格。
  目前,动车的牵引与信号系统使用两个不同的电源。牵引系统电力来源为裸露的接触网,而信号系统的电源为10千伏,使用绝缘电缆,即使架空,高度也比接触网的高度要低,被雷击的几率极低。同时,列车还应有电池组等后备电源,不理解此次事故中D3115次信号系统为何没有起作用。
  铁科院专家:中国的动车号称是全天候的。既然是全天候,也就是说除了地震、海啸外,像雷电、风雨等气象情况都应在防范范围内。雷击导致动车动力系统失灵,可以说概率非常非常小。如果说存在雷击因素,与之相比,人的因素大得多。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天灾是外因,会通过技术或管理上的缺失、失误而造成严重事故,应该有人为责任在。
  疑问3 如何提高雷击防范能力?
  专家称,铁路部门应充分利用沿线地方气象台信息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动车经过的地区是雷雨、风暴非常频繁的,针对防雷电,我们应该进行大量的实验,积累大量的数据,在什么样的数据下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同时,我们铁路部门的预警应该充分利用沿线地方气象台的信息,作为我们调度指挥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如果要超前做预案,就必须掌握地方气象台的信息,这应该是我们改进的内容。
  日本新干线就有经验,它沿着高铁有地震仪,每两公里有一个,这个是和全国地震局联网的,信息是可以互通的,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地震的震源在哪里、震级是多少,然后下达调度的命令。
  ■ 链接
  动车雷击事故
  2010年8月15日
  多趟动车停路上
  合肥周边地区暴雨雷电,六安至武汉间的合武铁路发生故障,接收不到信号,D3001次等多趟动车被迫停在路上。
  2010年6月22日
  遭雷击部件需更换
  由于强雷电暴雨天气,导致福厦线泉州区间接触网故障,造成一列动车部件受损需重新更换。受此影响,6月24日起至26日福州—厦门多次列车停运。
  2009年8月22日
  雷击致接触网故障
  由于雷电,上海至杭州的D5673次接触网突发故障,数百旅客滞留站台近两个小时。
  2008年8月15日
  雷击列车趴窝2小时
  上海开往无锡的D458次被雷电击中,趴窝2小时。
  2007年8月4日
  雷击致电力系统受损
  因雷电劈倒树,损害动车的电力系统,受此影响,苏州站共有7趟列车晚点。这是沪宁铁路动车组投入运行后的首次电力系统故障。
  2007年8月2日
  雷雨造成列车断电
  受雷雨影响,京沪铁路沪宁段电气化设备出现故障,短时停电,造成部分列车断电,共计5趟动车组受到影响。
  综合本报记者刘春瑞 李超 实习生秦悦 央视报道 相关专题: 订阅相关阅读:
2011.07.25
2011.07.25
2011.07.25
2011.07.25
2011.07.24


推荐微博: 欧盟在中国 美国驻华大使馆 丹麦驻华大使馆 法国驻华使馆 希腊使馆新闻处全部收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3:4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