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
(比较政治学)
第一讲 课程简介
一、政治学的范畴
政治学又称政治科学,继经济之后第二个进入科学领域,是在二战之后。在中国,政治并未进入社会科学,更多是人文学科。
它包括:
(1) 本国政治:Eg:美研究选举政治,各国研究角度千差万别。
(2) 政治哲学:五六十年前几乎是政治学的全部,研究如何是好君主、好民主。分析如何
是善治等。带有强烈价值观念色彩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辩色彩。二战后随政治科学兴起而衰落。政 治研究转向对于因果关系的研究。
(3) 比较政治(世界政治):二战后成为政治科学的主体,一切重大政治事件、问题凡以
比较方法加以研究即为比较政治。不同区域政治的比较,同一命题在不同地区的研究,如革命。比较政治能帮助我们把因果关系弄得更明白,已成为主流。
Eg:a.康奈尔大学研究说**建国初人民公社基层干部与旧中国乡绅行为模式极为相似,这是纵向比较带给我们的启示。乡绅的基本行为方式有两重性,一条腿向着政府,一条腿为本乡利益服务,村民自治实际就是乡绅之治;基层干部对中央的一些指示阳奉阴违。为什么处于同一位置的人会有同样的行为?
b.耶鲁Dhal说,民主必然带来繁荣富裕,但各国或地区比较发现却未必如此,这是横向比较。
(4)行政管理:训练官员,基础是来源于社会学的组织理论。多培养行政官员,之授硕士
学位,传授的是技巧而非知识。Eg肯尼迪政治学院
(5)国际政治:国家间关系就是贸易和战争。战争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最早起源于畜牧民族间的掠夺,产生了战争,再发展成贸易,与战争相伴。这既是国际关系的本质——无政府的政治。无政府自然导致战争,而国内贸易产生专业化这一规律在国际贸易中也并不适用,如各国都竭力保持农业等产业完整性,归根到底是为政治服务。只要没有世界政府发挥作用,国际社会弱肉强食规律就永远适用,中国的和平也是打出来的,一个朝鲜战争换来50年的和平——西方社会宣扬所谓天然的尊重,但尊重实际是挣来的。
国际政治研究一国国际行为,行为原因50%来源于结构,即国际层面,国际利益决定了各国的行为。整个系统的结构性压力塑造着各国行为,使得实力相当的国家对外行为惊人地相似。如美苏实力相当时。这就是国际结构的影响,国政即做这一范畴的研究,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军事战略等。其余50%来自人与国家本身的原因,这也是比较政治所要研究的。
(6)政治学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当政治走向科学后,政治哲学衰落,政治学方法论就控制这个科学走向,不偏移向人文学科。
二、此专业的历史沿革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切文明的核心是政府的文明——权利与政治的文明
批:“上者见同,下者见异。”
1、权力与政治文明——基本概念:
(1)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问。
(2)社会:彼此相关的人群构成社会,天然血缘关系、地缘、权力都可以成为纽带, 权力更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3)权力:是一种相对的能力,是使他人去做他们本不会去做的事的能力。只有在与别人发生关系时才涉及权力,产生于社会关系,又是支配社会关系的能力,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构成ren的社会关系的纽带。其内容(或说实体)是多样的,如暴力、金钱、观念/意识形态、魅力等。平等从来不是生来即有的,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有等级和不平等。人生而不自由,被形形色色的权力关系束缚。
(4)政治学:关注政府权力的来源、构成和结果。
(5)政治权力:指一切与政府相关的权力。在一切权力中,政府权力至关重要,其内容影响一国乃至一个民族,所以无政府会导致严重后果,在一定地域内建立一个政府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步,有政府的社会才是文明社会。
(6)文明首先意味着人民八使用暴力的权力都让渡给了政府,政府垄断了一切暴力的权力。 在文明社会中对人民福利的最大威胁是政府,所以怎样控制政府,使其不滥用公共权力,使人民服从于政府权力,这是政治的永恒话题。例如如何组织政府——宪法制定政府的组织方法,但在中国,最民主的立法成为专制的起点,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要谁控制了人大就控制了全部社会。(可见民主与法制无本质的区别)政治文明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之上,没有独特而杰出的政府制度,就没有独特杰出的文明。典型例证就是西方文明,其三大来源是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制、基督教。还有中国,传统的儒家官僚德治。所以,一个民族对政府文明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个民族的前途至关重要。
2、政治制度/体制——关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1) 横向制度:中央政府本身。
① 包括A产生方式、B政府机构的构成、C政府的职能/职权;A决定B,B决定C,为逻辑关系。
② 可分为四类——****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不稳定的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制度、咨询型法制(理想中)
(2) 纵向制度:
u 联邦制——地方政府不隶属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制度,有自主权,尤其是立法权和税收权,联邦法要在各州通过才会有效。
u 单一制——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地方政府。
u 混合制——中国是典型。人大开会时分省团议政,地方人大的地方法规经常违宪;省长要省人大批准,县级及以下也是。行政系统是单一制,议会系统却是联邦制。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但中国这种混合制没有制度化和法律化。
传统与规矩的合力形成特定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集中了一切形式的政治权力,约束了所有人的生活。观察制度是研究本国及外国政治最有效的途径,研究制度变迁是政治学的核心命题。
“政治的实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行的程度。”——亨廷顿?《变动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人类的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有时夸大了人们的差异,而地缘和血缘的差异有时(或说一般)大于政治制度引起的差异。当然政治制度差异也是很重要的,是文明的杰出表现。文明/政治制度的竞争有时也是战略的竞争,如美伊之间。公民对政治的认识、理解都是国家出色的基础。但社会上不正常的现象归根到底都能发掘到政府层面,败坏的仕风导致士风败坏,之后才导致民风败坏。所以中国历史上好的政府都是明主治吏不治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