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北京扩招上千名协管员治理乱停车,进胡同贴条引发争议,治堵乱象丛生,违法停车翻一番,冒牌收费员鱼目混珠,仅靠高额停车费和严格执法能否根除城市的拥堵顽疾?
中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昨天有这的一个新闻,一经媒体报道引爆了公众的热议,北京市交管局决定,全市多个区县正在招聘专业交通协管员,协管员的队伍至少将会增加千人,并且将进胡同执法,以扭转在胡同里面乱停乱放车的情况。据介绍,自今年4月1日停车收费涨价以来,两周的时间里,北京市交管局已经对76000起违法停放车辆的行为开出了罚单,平均每天达5429起,同比上升的幅度达到了163%,而受到停车费上涨的影响,北京繁华地区周边的胡同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则有所增加,同时还滋生出很多根本就没有资质的收费员,以看车为名狠捞一笔。
高额的停车费还有协管员进胡同贴条执法,到底能不能够根除城市拥堵的顽疾呢?这个消息一出,也是引爆各大网站的热议,在网上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3200条的跟贴,很多当事人也现身说法。
关键词:算账,不想交还是交不起。
主持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立场,但是有一点肯定值得探讨,那就是如此的治堵和管理到底是不是妥当?接下来我将和编辑思远带来《央广财经观察》的评论,粗犷式治堵是否还欠活不下去的汽车一针安乐死。
应该说为了治堵停车费提价了,因为提价很多的人不交钱了,因为不交费乱停车,贴条贴到胡同,贴到家门口,于是这个矛盾爆发了,思远,先来说一说你怎么评价现在的这种被网友形容为有点混乱的局面呢?
思远:收费困难的无奈,我们先来算一笔帐,看看到底是大家不想交还是确实交不起。我们看到北京非居住区的停车新标准,按照4月1日公布标准以来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括在北京三环路以内以及三环路以外几个重要的时段,比如说CBD这样的地区;第二类是在五环以内,第三类五环以外。
这三类中我们重点来讨论第一类,也就是三环以内的收费标准。在这类的区域里面,我们看到新规规定白天以小型车计算为例,一小时折合10块钱,第一个小时,随后一小时按照15块钱,粗粗的算,如果白天在外面停七个小时车,一天下来的费用刚刚是100块钱,我想即使在CBD繁华地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收费着实不低。
对于日常百姓的生活,有关部门已经声称给予了考虑,说在居住区的停车位规定每个月150快线。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住在北京城内会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北京除了商品房小区以外有大量、大片的老楼盘和胡同,没有形成小区或者院子,没有专署的停车位,很多居民原来就是就近停车的,马路很宽。但是我们看到新规实行以后,原本的停车的地方被划了停车位,这样的停车位,我看到的实际情况被列入非居住区的停车位标准来收的,这样下来是否承受得起一天100块钱?不要忘了居住在这些小区的人多数都不是高收入的人群。因此矛盾爆发的本质是:除去一部分确实有故意违章乱停的车,很多人确实无法承受这样骤升的停车费,当然更有一些人接受不了这个贴条子贴到家门口的事实,而且还是协管员。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一点,住在老小区和胡同里的人不是高收入人群,其实在这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月收入一万块钱,这个收入应该是不低了,一天停车费100块钱,算下来我们按20个工作日算2000块钱,一个月收入一万块钱的白领阶层1/5的钱就已经没有了。
思远:停在家门口可是按30天算的。
关键词:权责有限,交管部门的治堵无奈。
主持人:网友很不高兴,他们觉得所谓的治堵就是限制不让买车,然后停车费涨价,当初谁提倡了汽车消费,所以指责交管部门的行为是属于消极行政,是这样吗?
思远:我觉得我们实际上看到交管部门的权责还是很有限的,作为交管部门我们看到治堵利器有限车、限行、加大执法力度,就是贴条,很多人不满之余,冷静下来想想,实际他们在法定权责之内还有什么其他方式治堵呢?比如说建停车场要规划局规划,要财政拨款,公众交通修路也要拨款,限制人口问题更复杂。而实际上是整个交管部门在治堵。
关键词:以罚代管,比拥堵严重的顽疾。
思远:唯一让大家觉得有问题的是协管员贴条有些不妥。我们看到有媒体报道说,现在很多没车的人贴起有车的人下起手来确实是一点不留情,比如有时候车主上个厕所,学校接个孩子,离开几分钟转眼就被一些协管员用这种守株待兔的方式查办了。
主持人:协管员早藏在树后面。
思远:对,甚至引发了个别的暴力事件。所以我想同样比治堵还严重的顽疾,这个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带来负面影响更大,那就是这种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如果任何管理都等同于这种大棒子,我想管理二字的意义恐怕太简单了。
关键词:它山之石,过渡阶段的参考药方。
主持人:管理部门确实也有难处,他们可能会说,目前已经是这样了,已经有这么多车了,已经拥堵了,如果说不这样的话,我们还能怎么样治堵?只能靠重罚。
思远:他山之石,我们可以看看有没有参考药方。确实在这一次治堵措施中借鉴了很多的国外的治堵经验,最重要的是加大出行和使用的成本。其实在英国从2003年开始,伦敦开始征收拥堵费,伴随着高昂的停车费,日本的东京也是重罚违章停车,一次就1.5万日元,同时我们看到希腊的操作更加灵活一些,比如说上班时间、分单双号,我们用过,还有一些应急的措施,当发现空气污染达到危险指标的时候,全市的车一律要停驶半天。
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人家这种资源建设和规划,比方说,伦敦的地铁有11条线路270多个站点,每天可以提供300万人次的出行,同时,在伦敦市中心,还有300多个自行车租赁站。东京的地铁和相关城铁线路有60条,能满足80%市民的出行需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重罚制度,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相关部门有任何明确的具体的交通改善建设和人口控制的规划体系,甚至是承诺。所以说,我觉得我们仅仅是学到人家治堵体系中一个环节,也就是重罚,我们的制度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粗犷型的治堵方案。
关键词:限购与停车涨价,组合拳下造就“欲死不能”的汽车。
思远:说到这我们要以一个故事作为一个结尾,前不久在网上流行一个帖子,一个女孩子说,她的汽车现在成了一辆“死不起”的汽车,什么意思呢?我们刚才说到的无处不在的高停车费,胡同、老小区周围都是高停车费,在上班的地方收费也很高,她的车停不起了,而且没地放了,无论是上班、在家都无处可藏,她一狠心说把车卖了,但是发现限购新政下卖车也难,因为买你车的人必须手里还得有号。所以她说,我现在只能把车开到郊区停到大兴,过年过节带着小孩出行我要先坐地铁,到大兴取车去。
所以我们看到暴露出一个什么问题,限购和停车费涨价,看似这样对应的组合拳中间的矛盾让很多车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眼下严格执法姑且算作无可非议,但是当下还有一个当务之急,就是对于那些已经活不起的汽车,重罚之下,有关部门是不是还欠他们一针安乐死。 相关阅读:
2011.04.18
2011.04.18
2011.04.17
2011.04.17
推荐微博: 贺卫方 于建嵘 刘军宁 毛寿龙 尚义执言韩方明全部收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