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粮价大涨,中国如何实现粮食安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4 18: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文章 转自FT中文网  金融时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864?page=2

2月9日晚上,古老的长城再一次为北京燃起了烽火。不过,这次烧的不再是狼粪,而是759根黑色的碘化银金属棒。燃烧产生的无数极其微小的烟尘,从燕山山脉飘到了北京的上空,带来了漫长冬天里的第一场雪。在这个晚上,从太行山到大海的华北各地也用飞机和火箭展开了增雪活动,终于制造了华北长达一百多天来的第一场雪,为大平原染上了一片白色。

但是,这并不足以抵消农民们糟糕的心情。在薄薄的新雪之下,冬小麦的麦苗长势明显不如去年,土壤也干燥的一搓就碎。尽管有不少麦田已经用从地下300米或400米抽上来的井水进行了浇灌,但还有多达1.12亿亩,相当于两个台湾大的耕地在干旱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这些损失的后果将在6月中旬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此前,中国在连续的7年里,每一年都比上一年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保障了十几亿人的需求,也保障了粮食价格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经历过今年的大旱之后,“7连增”能不能变成“8连增”,粮价会如何变化,一切都有了悬念。

如果粮食的价格出现上涨,它将成为中国政府在2011年里面临的大问题之一。尽管中国城镇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只占其总开支的39%——按国际标准仍在“富裕”之列,但这一比例在连续下降了30年之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今年,这个比例几乎肯定要超过40%,使中国在理论上重新回到较低一级的“小康”水平。相比之下,即使对于以吃不起肉著称于世的韩国人,这个比例也只有13%。当然中国有中国特色,这样简单的比较并不科学,但粮价的上涨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肯定没有好处。不久前在埃及爆发的示*游*,就与政府未能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出售足够的廉价面包有关。这一教训告诉中国政府,必须设法控制粮价才能保证稳定。

但是,力图控制粮价的中国政府正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国际上的消息几乎全是悲观的:俄罗斯停止了粮食出口,美国玉米产量下降,奥巴马一次又一次的贯彻其“输出通货膨胀”的国策,国际粮价被芝加哥交易所里的大亨们炒的水涨船高。按照各种粮食的比例计算,在2002年卖100美元的粮食,如今却需要197美元来买。中国农产品市场也处于国际冲击之中,从2006年的猪肉涨价开始,肉类、棉花、蔬菜、副食轮流出现涨价潮,给物价指数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风潮与80年代或更早期的涨价潮并不相同,是在总供应还算充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炒作的主力不是家庭主妇而是手握资金的投机者。只要市面上传出某种商品可能减产的消息,不知从何而来的巨额热钱就会集中的涌入这个领域,“折腾”一番后悄然撤退。这个过程对投机者来说是有利可图的,政府是在和冷酷的资本,而不是信息的缺乏做斗争。所以,即使政府和市场在远期能有充足的供应能力,民众也相信这种能力,但只要产量出现暂时的减少,粮食大涨价的风险就绝对不能排除。

因此,政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尽一切努力增加粮食产量。但问题在于,连续几十年的增产已经使继续增产的空间越来越小了。1949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亿吨,建国后普及了农药,治理了黄淮海河,10年后就增产到2亿吨——正因为被这一增长冲昏了头脑,才有了后来的“大跃进”。此后26年,中国在开垦了东北平原、推广了杂交水稻、建立起了完善灌溉体系和农村电网、靠“四三方案”引进的石化设备生产出了足够的化肥之后,产量终于在1984年达到了4亿吨。又过去了27年,在“7连增”之后的去年,全国粮食产量是了5.04亿吨。这个产量是在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基础上实现的,美国的农场主一般只用机械,少用化肥和农药,其小麦亩产就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而中国几十年粮食高产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仅水资源一项就十分惊人:河北的地下水位从十几米下降到几百米,而且还在稳定下降中。
增产的另一个阻力来自农民本身。粮价长期保持稳定,换句话说就是农民的收入长期增长不起来。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制造高价工业品和低价粮食之间的“剪刀差”,来维持自己的工业化发展。在2007年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在向农业征税的国家,农民甚至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才能缴纳因种植粮食而摊上的税费。现在农业税成了历史,但农民的日子仍然不好过。今年过年期间我在农村走访了几天,发现每亩麦田所得的纯收入只有一百块钱左右,种地生活对青年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村里几乎所有的青年人都在城里打工,留守的人也往往因为不愿在耕地上投入太多精力和金钱。面对秋粮丰收后粮价下跌的威胁,农民们往往选择在一年两熟的耕地上只种一季粮食;面对每亩三十元一次的浇地成本,农民宁愿放弃浇水任小麦受害;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村级干部们,也不太理会由没有投票权的上级官员提出的“增加产量”的要求。政府传统的动员方式,已经管不住农民,这一全国最自由的群体了。

在紧迫的目标和并不乐观的现实面前,政府必须把限制粮价的希望寄托在科技普及和市场化手段上。正如最近的这次人工增雪一样,政府必须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帮助农民增加产量,比如推广高产而抗旱的转基因种子,用温暖的大棚种植蔬菜以节约耕地,重建近年来被放弃的水渠。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彻底的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现在的农业是一种需要大量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关系到社会是否会动荡的重要产业,然后向它投入比现在多得多的资金,让中国农业像中国铁路一样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要给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提供在歉收和粮价大跌时弥补农民损失的农业保险——这种保险在前两年出现过,但因为保险公司赔的太多而在渐渐消失,就可以向农民的医疗体系注入更多的经费,可以为农民建设更多的高层住宅以置换出耕地。总之,政府可以做一切有利于缩小城市和乡村差距的事业,使为国家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的农民也成为这种发展的受益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粮食安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6#
发表于 2011-3-26 10:34:05 | 只看该作者
这贴回与不回 我很纠结





















消除痘印双s减肥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3-26 08:5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2-18 16:56:36 | 只看该作者
不是 english news吗?怎么都是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2-15 11:46:44 | 只看该作者
杭州都下了好几场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4 18:11:3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中国小麦告急? 北京居民已习惯了干燥天气。但今年冬天,干燥天气已经持续了100天以上,致使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针对中国的小麦生产发出警告。

粮农组织警告说,对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来说,“正在持续的干旱是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市场也已对此作出了反应。

郑州商品交易所春节假期结束重新开市后,中国国内交易的小麦价格周三上涨6.5%,创下历史新高。

在芝加哥,小麦价格触及29个月以来的高点,3月份交割小麦期货价格上涨了0.6%。

但有两点值得留意。首先,全球小麦市场直接受到中东事态的影响——埃及是世界头号小麦进口国。由于中东国家担忧价格不断上涨会造成全球性动荡,这些国家抢购囤积小麦合乎常理,也因此推高了小麦价格。

其次,虽然中国的旱情无疑令人倍感担忧,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麦在冬季并不生长。中国北部气温现在仍处于零下,小麦这种作物直到3月份才会开始生长。

因此,尽管干旱的确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担忧,但中国目前还没有面临小麦库存问题。

译者/王柯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0 10: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