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奠定“十二五”发展基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9 11: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从广东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总体性趋势来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东应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政策取向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涉及资源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合理配置以及资源要素在不同空间区位的流动与优化配置问题。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奠定“十二五”发展基础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毛艳华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明确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列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从广东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总体性趋势来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东应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政策取向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涉及资源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合理配置以及资源要素在不同空间区位的流动与优化配置问题。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环境机遇,化解结构调整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是,广东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例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造成生产服务能力和生活服务供给不足;在制造业内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过高,高加工度和资金集约型产业的比例偏低,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在服务业内部,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的比例也明显偏低。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历程来看,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处于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而从广东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广东自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契机为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存量和做大增量”的调整路径提供了可能。另外,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加快向外转移,这为广东新一轮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如果能够把握好广东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环境机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化解结构调整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就能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
  解决好资源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与合理配置,当前尤应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促进作用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科学解决好资源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问题,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的土地资源要素快速升值和房地产市场的高回报率,大量的资金和优质劳动力不断向房地产相关产业集聚,这将阻碍和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进程。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很好的经验与启示。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加强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当前,尤其应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促进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向重点产业领域倾斜,向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移,支持和鼓励新兴、高端、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处理好资源要素在不同空间区位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应科学设计好“双转移”的促进机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还要科学处理好资源要素在不同空间区位的流动与优化配置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决策。当前深入推进“双转移”也面临着市场机制失灵导致的两个方面的矛盾。从企业方面来看,随着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市场主导力量推进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的力量不断加强,但由于产业链形成机制还未完善,企业转移后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生产成本,导致企业迁出的积极性不强。从政府方面来看,抢占产业高端竞争优势的紧迫性不断增强,转移产业腾出空间,引进、培育先进产业的动力较强,但由于地区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建立,在现代产业体系还未形成的情况下,推动企业向外转移势必影响到本地的财税收入,造成产业转出地的积极性也不太高。因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应科学设计好“双转移”的促进机制,按照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加快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西北后发展地区转移,加快粤东西北后发展地区的劳动力向珠三角中心城市和城镇地区的第三产业部门转移。通过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化,逐渐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作者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0 03: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