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 专家称难形成包围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入主中原
时间:
2011-1-4 11:36
标题:
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 专家称难形成包围之势
2010年12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日本海进行演习。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中,这艘航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频繁出现在中国周边的黄海、南海等海域。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葛来仪。
约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前助理国务卿
写在前面
如果说,2009年7月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表示:“We are back”只是吹响了美国重返亚洲的号角,那么,2010年,美国重返亚洲的步伐可说是紧锣密鼓。美国的这种动作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2010年的中美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在这一年,美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频频向中国施压。在外交上,希拉里高调宣布介入南海问题;在军事上,美国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积极寻求加强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在经济领域,美国在汇率、贸易、新能源等问题上一再向中国施压。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解读美国重返亚洲的种种动作和中美关系的波折演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这一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
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美国“重返亚洲”最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美国是否在拉拢其他国家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中美两位专家均不认同这种说法。葛来仪表示,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的战略并非旨在遏制中国或者在战略上包围中国;奥巴马政府寻求与中国建立积极、合作与全面的关系。金灿荣则表示,这更像是“战略上的被动选择,是战略防御的表现”。
文/记者温俊华 党建军 李明波
展望2011
中美关系
两大利好两大隐忧
广州日报:您如何展望2011年的中美关系?
葛来仪:展望2011年,中美关系依然将面临各种波折。如果双方在一些特定议题,如气候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上能够合作的话,双方就能建立更大的互信,探索出合作模式。除了加强政府间的互信,中美还应注意加强两国民众之间的关系。
金灿荣:2011年中美关系有两大利好。第一是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会减少。2010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2012年则是美国的大选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两个时期的美国国内政治都会或多或少干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而2011年就没有这种担心。
第二,2011年,中美对对方的期待都更加理性和现实。2009年奥巴马政府刚上台,中美关系走出了低开高走的历史周期,但双方相互间过高的期待导致中美关系在人民币汇率、朝鲜核问题、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潜在冲突在2010年全面爆发。
2011年的中美关系也有两大隐忧。首先,美国经济依然没有彻底复苏,失业率一直维持在接近10%的高水平。奥巴马政府可能将责任推给中国。其次,2011年的朝鲜半岛局势可能会更麻烦更棘手。南北双方现在都采用“战争边缘”策略,导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 上一页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欢迎您白鶴 XQQ登录非QQ登录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