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7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马哲的三个经典错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6 00:4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马哲的三个经典错误

马哲在中国哲学中占主流地位,但马克思不是神,是该走下神坛的时候了。


第一个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应该改为物质不决定意识,意识也不决定物质,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没有因果关系。
马克思对于意识心理方面知识的缺乏可以说到了无知的地步,因而犯这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错误:客观存在的就是物质。马克思的这个结论是以物质不灭为前提的,如果一个存在可以消失,也可以产生,那么他是否属于物质的范畴呢?显然不是物质,因为一个物质不可能既客观存在,又不存在。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人活着的时候有生命,死后没有,所以生命不是客观存在,不是物质。同样人只是在活着的时候是人,死后就不是人,所以人不是物质,构成人的分子只是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会不存在,所以分子不是物质,原子由基本粒子构成,同样是一个会消失的存在,所以原子不是物质,基本粒子如光,会被黑洞吸引,所以光可以不存在,光不是物质。如此推倒下去,马克思的物质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马克思自以为很聪明,下了一个谁也推翻不了的结论,结果还是走向形式主义。
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为:客观存在着的就是物质。

第三个错误:矛盾悖论。矛盾论是马克思的动力学,所有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矛盾斗争的过程。看起来好象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如果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那么这个动力不可能是无限的,能量会有消耗完的时候,那时候应该是一片死寂,也就是世界末日。事实果真如此吗?矛盾最后归于寂静,所以这个动力是一个不完全的动力,不是存在的本质。

正确的情况是,不平衡能量构成了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无限动力,产生和消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世界正处于这样的一个开放的动态平衡之中。

有了这三个错误,马哲的整个体系即使是铁打的也可以****了。所有马哲的成果中,除了质量互变规律继续存在之外,其他的都不适用了。在中国哲学中占主流地位,但马克思不是神,是该走下神坛的时候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8#
发表于 2011-3-10 19:23:28 | 只看该作者
不具有说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12 09:58:21 | 只看该作者
我愁。。从一个枝干发展出来的东西,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是人在确定绝对正确的基础上,创立了这个世界。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有漏洞的。。。人在创立自己的观点时都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绝对正确上,按照楼主所断论的话,没有任何东西是正确,因为这个世界是要趋向于灭亡的。。如果把任何事情都归于不可知论上,那显然我们在这说的任何话题都显的空洞。还是把握现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0-21 17:20:27 | 只看该作者
比较高难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7-17 11:52:26 | 只看该作者
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7-17 11:52:13 | 只看该作者
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8-27 14:35:32 | 只看该作者
人的行为意识是人体行为发生前从大脑中产生的,是人脑感受到内外部环境或具体事物对人的生存发展有所作用和影响后,根据人生来具有的生存发展意识本能,把大脑中记忆的旧知识同感知组织刚获得的新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处理,所产生的指挥人体行为的意向、命令、计划、方法和方案,是人的生存需要和生存条件相互对立的现实经过人脑的分析处理所产生的结果。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所以说意识决定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人的心理发展又是是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制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8-9 13:02:02 | 只看该作者
老马总是犯错误,哎,怀疑马克思主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7-24 09:42:31 | 只看该作者
缺乏论证啊~~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1 02:02:02 | 只看该作者
多是自己的論斷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5 14:0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