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桑尼亚《公民报》12月13日文章】题:“维基揭秘”阿桑奇获诺贝尔和平奖?(作者 资深记者、作家马夸亚·库亨加)近斯“维基揭秘”事件与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充分表明,西方国家在对待“人权”、“信息自由”和“知情权”方面持双重标准,自相矛盾。
最近因维基揭秘网泄露了美国外交秘密而被捕的澳大利亚人阿桑奇,是否会像刘晓波一样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维基揭秘和在狱中服刑的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两周来都是国际媒体的头条新闻。阿桑奇在网站上以独家新闻形式宣布将公布约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可谓捷足先登。和坦桑尼亚政府官员以及民营企业高管的通讯方式一样,即使一封会议邀请函也会被视为机密,用两层信封包装,两次加盖“机密”。既然官僚权贵们认为通信也是机密,那就会有人致力于搜集这些情报信息,并将之公之于众。阿桑奇就将许多美国外交电报在网上公布,成为“重磅炸弹”。
这些公布的美国外交电报表明,不同国家的官员在公开场合礼貌地会见握手,但内心里对彼此的看法却并非如此。美国官员曾称俄罗斯为“充斥腐败、贿赂和保护网的实质上的黑手党国家”。
阿桑奇所公开的信息很吸引读者,但美国及其盟友当然不这样认为。西方一贯宣扬的“信息自由”和“知情权”开始发生质变。美国多次发表言论认为,阿桑奇公布的信息让整个世界处于“冲突”状态,所以对阿桑奇的行为必须加以制止,越快将阿桑奇抓起来越好。于是,瑞典斯德哥尔摩联邦地方法院对阿桑奇发出逮捕令,指控其犯有“强奸、性骚扰以及非法胁迫”等罪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