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之声网站12月12日发表文章,题为《节能创利——中国欲减少电能消耗》,作者为Philipp Bilsky,潇阳编译。文章摘编如下:
联合国第16届世界气候大会正在墨西哥坎昆举行(11月19日至12月10日),中国是特别受到关注的国家之一,因为它与美国一起是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中国的碳排放大户主要是工业,因为中国的工业相对来说能源应用效率还不高。
今年9月,中国河北省安平县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实行每隔两天停电22小时的措施。此举不仅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也在中国媒体掀起热议。
最后在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干预下,该县政府才停止了这一不得民心的措施。
中国环境保护部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胡涛评论说:“首先说动机是好的。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中国政府的确也把任务分解到一层一层落实。但是不好的是,你不能因为没有完成任务,来影响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影响到生活水平。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不可取的。”
不过,安平事件也显示出中国对节能计划的重视。中国希望节约电能,而最有节约潜力的就是中国工业,因为它消耗的了中国国内产能的70%到8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国家。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北京代表德·玻尔(Dimitri De Boer)介绍说:“为了提高中国工业的能源效率,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做了很多。首先是从大型企业开始,例如大型钢铁厂和水泥厂。很多这些行业的企业目前在能源效率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虽然中国总体能源效率水平与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相比还落后20%到30%。但是,在十年前,落后的幅度要高于30%。德·玻尔相信,中国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有兴趣提高能源效率。
他说:“中国的最主要兴趣不是战胜气候变化。当然中国对此也有兴趣。但是我想,中国还有其它更重要的战略目标。例如想摆脱能源进口依赖,或者避免环境破坏。另外就是中国也想节约那些快要枯竭了的原材料。”
中国下一步要做的是提高中小企业的能源效率。虽然这一目标对中国政府很重要,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却不那么容易。
德·玻尔说:“最困难的是让那些企业相信,提高能源效率是有益的,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去做和成本是多少,能节约多少钱。如果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事情通常就很好办了。”
也就是说,关键是指出节能所能带来的利润前景。中国环保部专家胡涛认为,中国政府也是在朝这一方向进行调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