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威胁07082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6:4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威胁070820

美国次贷危机后市场开始担心接踵而至的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对于金融危机来说,没有什么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只要中央银行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任何危机都将迎扫刃可解。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金融危机、1998年的长期资本危机、2001年9.11引起的全球金融动荡,全部在中央银行的钱包面前折腰。

而这次次贷危机也将很快灰溜溜地收尾。事实上,上周五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上周五下调优惠贴现率后,美股开盘就跳空大涨,相信周一,在上周遭遇了9.11以来最大股灾的亚洲股Shi也将全部开门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虽然此前美联储一直漠视次贷危机,虽然伯南克领导下的美联储一直标谤按“货币规则”行事,但在上周五,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美联储还是把优惠贴现率调降0.5个百分点,因经济成长的下档风险"略微"增加。而根据市场预期,美联储很有可能会在9月18日的议息会议上降息。

而在此前,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澳洲央行以及亚州的一些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按抚因次贷危机而紧张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场。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次次贷危机何时收场,以什么方式收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次贷收场后的全球经济,将被一度收敛的流动性泡沫淹没:资产价格仍将攀高,通胀压力继续抬头。

不要忘记这一轮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的教训,2001年9.11危机后,美联储连续降息至45年最低,流动性泡沫的结果,就是房价、股价、黄金、债市、金属、衍生金融产品价格的狂欢,谁又能断定,这次次贷泡沫不是上次危机的结果?对于中国来说,次贷危机的影响,并不是上周中国股Shi假惺惺地哭了两天耗子,更大的影响将是后面庞大的资产泡沫和严重的通胀膨胀:再度泛滥的全球的流动性,将把中国正在形成的资产泡沫、稀迹可辩的通货膨胀、正在升值的人民币推至难以思议的高度。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已无退路。在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倒挂的情况下,尤其是美联储还将降息的背影下,中国央行的任何价格性调控,都将使大量的流动性逐鹿中国。这不可避免,在目前“美元霸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币下,只要美国金融市场或实体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其他国家就必须要吃药,2001年以来全球经济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警惕全球性通胀风险070820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打击中快速缓过神儿来,但整个全球经济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通胀压力的阴霾。一些国际权威金融机构认为,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而言,通胀压力目前仍然是最值得引起各国警惕的风险和障碍。

通胀上升风险依然是美联储关注的政策重点。从近期发布的经济统计数字上来看,美国通货膨胀压力近几个月来似乎有所减轻,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仍然强调,由于可能助长美国通胀压力加大的因素仍然存在,通胀上升风险依然是需要关注的政策重点。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疲弱的美元和强劲的全球经济增长将使美国的通胀水平走高,而支撑点乏力的国际能源价格则随时会让美国经济滑向通胀的深渊。

欧元区需要严防中期通胀风险。尽管统计表明欧元区近几个月的物价水平相对平稳,但欧洲央行认为目前处于低水平的欧元区通胀率有可能在年底前走高,欧元区当前仍旧面临价格上涨的风险,各国需要对此“高度警惕”,严加防范。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央行始终对导致金融市场动荡的次贷危机态度冷淡,但对目前并未对欧元区经济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通胀风险却总是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同欧元区一样,英国的通胀水平目前虽然“尚能让人容忍”,但英国中央银行仍然认为,通胀水平在中期仍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通胀水平有进一步上升的潜在趋势,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政府金融机构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通胀风险。

如果说欧美的通胀风险目前尚处于潜伏期的话,那么韩国、南非等国的通胀压力则已越过了警戒线。据南非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今年6月份南非通货膨胀率达到了6.4%,为过去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突破了南非政府和各大银行的心理防线。韩国统计厅近日公布的数据则表明,自4月份以来,海鲜、蔬菜和水果等新鲜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惊人,全国消费物价指数连续数月均出现同比增长约2.5%的局面。此外,瑞士、澳大利亚、泰国、日本等国的政府金融机构近来也纷纷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胀压力仍是各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

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认为,通胀压力与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加快有关——“如此快的速度扩张,确实存在通胀压力。”泰国财政部长查隆波则断言,造成通胀风险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他表示,全球市场流动性过多和资本流动不稳定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似,而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恰恰是“全球市场流动性过高,以及全球资本流动越来越不稳定”。分析家们认为,通胀压力的确与近年来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密切相关。

货币供应量持续激增、工资增长过快或许是导致欧元区通胀风险可能加大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异常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会导致主要农作物产量锐减,进而造成全球范围内食品价格高涨的困难局面。然而,人们应当看到,在所有可能诱发恶性通胀的因素中,能源价格首当其冲。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能源价格走势是测度通胀水平的标杆。屡创新高的世界原油价格是影响通胀程度的关键。由于能源价格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核心话题,不少分析家据此认为,在促成全球性潜在通胀压力的各种因素中,以武力干涉为核心的美国对外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分析家们指出,通货膨胀是金融危机的前兆。如果不能有效扼制恶性通胀的苗头,经济衰退的结局便难以避免。尽管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呈上升趋势,但到目前为止,新鲜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尚未引发消费价格整体水平的抬升。经验表明,只要各国金融机构未雨绸缪,严加防范,及时、适度、有效地调整经济政策,通胀之灾并非不可战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22: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