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从《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看中美关系实际已近冷战状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2:2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1949年解放军成为一支五百万之众的国家武装力量以来,这支军队历史上经历了几个阶段的现代化。
1950-1960期间,苏联的武器以及设备的援助为解放军的壮大打了坚实的底子。1970年代的解放军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实现了军队与政府分离。到了1980年代,为了将解放军打造成可以应对境外威胁的机动作战部队,中央军委决定对解放军进行“瘦身”和“重组”。

自1998年以来,中国军费开支每年递增,根据中国官方消息,2006年,中国军费开支增加14.7%,达到351亿美元。近年来,解放军现代化包括了如下方面:

一、削减军队数量,重组解放军结构。1987年,解放军大约有300万人。二十年之后,解放军数量接近230万人,陆军自1995年起削减了大约50万,达到当前水平的160万水平。而其他兵种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中国海军大约有22.5万众,而空军有40万众,战略导弹部队有10万众。

二、引进新军备。解放军自建军以来,军备得到巨大改善。中国添置了大量先进坦克,装甲车,机动大炮以及其他战术体系。中国还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直升机和精密指导武器。电脑技术,通讯卫星,战场监督设备等先进技术也大大增强了解放军的实力。


解放军深刻认识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相比,它还有很多局限性,所以,在解放军内部有关如何使用劣于他人的军事设备对付技术上更加先进的敌人的培训非常多。

四、增强海军力量。 中国海军服役军人数量得到显著增加,除此以外,解放军还增强了海军海上实力,以求将它从一个近海海军转变成为深海海军,能参加更大型的军事行动。

为了促进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更新了海军军备,添置了核动力潜艇以及水面舰艇,为了建造一支能穿越台湾海峡作战的海军,中国研究设计了大量先进的水陆两用攻击武器。

五、扩大太空计划。中国的太空计划和激光武器发展都划归解放军管辖范围。解放军已经发射了军事通讯卫星;据称,解放军还在开发全球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中国已经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并计划在明年进行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美国官员表达对令人眼花的中国太空技术担忧的不在少数,他们担心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有能力在中美关系出现危机时制导地面激光武器让美国卫星失去通讯功能,甚至摧毁美国卫星。

六、增强军事培训和教育力度。随着中国局势技术不断地日新月异,中国的军事培训计划旨在为执行军事任务设立教育标准。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军事培训计划的焦点放在两栖作战上,并在中国海岸线建立了大量军事培训中心。如今的军事培训还包括类似美国军事学校的课程,比如国际关系、管理、战略预算开发、军事理论等。

七、改善现役军人生活标准。中国新增加的大量军费开支很大部分都用在增加军人工资和加强军人福利、改善工人生活环境上,这是**中央军委为了提高士兵士气的重要措施,中国军人的伙食也得到显著提高,食品种类五花八门。

以上看来,美国与中国军事战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中国在战略部署时把美国当成什么角色呢?

美国五角大楼提交给国会的《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军力现代化表示怀疑,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军费开支预算缺乏透明度。国防部估计2006年中国的军费比中央政府宣称的350亿美元要多两到三倍。

相对而言,2006年美国的军费开支预算为4193亿美元。有关军费预算透明度的争论和缺乏都是人为的,中国解放军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资用在军事用途上,但这些都没有算到预算当中。

其实,中美双方都利用对方在军事上的进步鼓吹“中美两国卷入一种危险的‘敌动我动’的竞争当中”,这让人们想起冷战。然而,为数不少的战略家认为中国将是美国在军事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在所有近几十年崛起的国家当中,中国最具潜力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



中美即已不可和谐,再看这次关系台岛命运的北高选战----

一片灰暗,台湾沉沦
   ——我看台湾北高市长选举
  
  众所瞩目的台湾北高市长选举基本尘埃落定,以蓝北绿南割据维持现状告终!尽管高雄方面已经封存选票,但大体上其实各方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结果。

  对选举结果,各方解读不一。笔者的看法是:政党方面:国民党败,民进党胜;个人方面:马英九败,阿扁胜,宋楚瑜悲剧收场。整体上:北高两市人民大败,台湾大乱不久亦。因此得出结论:一片灰暗,台湾沉沦。。。
  
  先谈大局。
  整体上,虽然北高市长选举不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不算全局性的选举。但是在民进党贪腐有方执政无能、阿扁周围弊案连连的背景下,在马英九公开说出此次选举是对他和阿扁信任投票的前提下,北高两市市长选举实际上具有全局性的指标意义。在民进党执政6年天怒人怨的情况下,高雄仍然不能变天,所以高雄人以后不要再抱怨贪腐弊案民生凋敝等等。台北方面,郝谢对决,宋楚瑜黯然谢幕,表明台北的市民依然是蓝绿对决,而在同一颜色的情况下选党不选人——既如此,有投票而无选举,只有党主而无民主,所以以后台北市民也不要再笑南部民众如何如何不长脑瓜。有什么样的民众才有什么样的政府和领导人,由此可见,这次选举北高两市民众都输了。再联系上文所述的指标性意义,以及此次选举期间表现出来的恶质选举文化和民众素质,台湾大败。可以预见,未来台湾仍然会维持内斗和内耗局面,所以台湾继续沉沦。
  
  再谈政党方面:
  一般预计,台北是蓝营的天下,而在阿扁弊案缠身红衫军运动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面对迟迟不愿参选最后才无奈出山的谢长廷,蓝营肯定是躺着选也赢。即然如此,蓝营该大幅领先对手才能算赢。而我们看选举结果,郝龙斌领先谢长廷16万多票不假,但即便加上郝宋李三人的选票也称不上大幅领先,因为郝57%的得票率较上次马64%的得票率为少,而谢的得票率高于上次李应元的35。9%,同阿扁1994年44%的得票率差不多。由此可见,台北选举蓝营赢了不假,却称不上胜。不胜即败,所以绿营虽输尤荣,输了也胜了不少票。

  高雄方面,除1994年国民党吴敦义55%比39%较高比率赢张俊雄,此后两次国民党都败,但每次都是很低票数以1%左右的差距惜败。也就是说,高雄基本盘是绿大于蓝不假,但也只是相对大。在民进党执政无能、阿扁贪腐、高雄捷运案等的背景下,国民党应该赢了才叫胜利。而结果偏偏是民进党赢了,赢了就是赢了!
  上面谈的是阵营,在台北还可以细分到政党。
  此次台北蓝绿双方都有同一阵营的不同政党派人披挂上阵,绿营方面周玉寇不退,对民进党和台联都没有带来大的好处和损害,所以谈不上胜败。
  而蓝营方面,宋楚瑜从不退选到退出政坛,可以说是台北民众、国民党、亲民党及宋楚瑜个人的四输。台北市民方面,选党不选人,选郝龙斌到底是不是选对了?如果单从合适的市长人选来看,宋无疑是优于郝的,因此台北市民输了;国民党方面,没能很好整合资源推出一组人马是输,郝领先幅度不大是输,更主要的,现在宋收山了,似乎以后统合蓝营比较容易了,然而从长远看,在立法院还能占优势吗?环顾四周,2008有多少合适人选去和谢苏竞争?凭国民党和民进党单打独斗,国民党的这种秉性和风格,斗得过乎?
  民进党方面,在全党陷于低谷之际,凭谢长廷一己之力,能把选战打到如此地步,实属难能可贵。既难能又可贵,不是胜利是什么?
  台北如此,高雄如是,如果再看岛内的大背景和此次选举对各党士气的鼓舞,以及此后各党内部情势发展和势力的消长,几乎可以说此次是民进党胜,国民党败。
  
  个人方面:
  阿扁没准正窃笑着准备继续剩下的任期了。它不仅一扫前一段时间的低调,而且又可以把玩绿营各天王于股掌视台湾小民如无物了。因此,阿扁无疑是个“赢家”。

  马英九,台北未胜,高雄失败,此为双败;所谓的信任投票如此结局,三败;老宋收山,以后失去了抵挡绿营的深蓝屏障同时在各个战场都要开始和民进党单打独斗,四败;此次败选后,光环不再,反而是性格缺陷、危机应变处理能力不足等等以前掩盖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五败;老宋走后,表面看来蓝营整合少了一个牵绊,实际上国民党内部的整合更困难……因此可言,此次马英九大败。
  

  宋楚瑜方面,英雄末路,固然是个人的悲哀,实则也是台湾民众的悲哀。宋的悲剧再次提醒想在中国玩政治或研究中国政治的人们,权术势的交互应用之中,权永远排第一位。在政治这台绞肉机中,个人能力永远比不过资源配备。宋楚瑜、李熬得票率极低,说明在台湾公开积极反台独的人极不得人心!!!人心向背可见一斑!!!

  
  北高市长选举告一段落,岛内和蓝绿各自阵营及政党内部的好戏即将上场。普遍认为的民进党选后会出现的大鸣大放不会出现,大争大斗会暂时压制下去,转变为阿扁之下的各自角力,相对而言,呈现表面稳定地下动荡的态势。而此前普遍觉得比较平稳的国民党方面反而会比民进党局势复杂得多,对于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国民党言,内部斗争和倾轧甚至会有表面化的可能。


  由此,国民党民进党各自内斗和互斗不断,岛内的内耗不断,只可惜了生活在那里的小民们。不过,有什么花结什么果,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出什么样苗。台湾在沉沦,这沉沦却也怨不得旁人。

  于我中国言,其实一个内耗、沉沦的台湾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更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此次民进党的得利以及选举期间阿扁在高雄的宣示表明,尽管从整体实力对比上时间在我们一边,可是时间却并不在和平统一一边。如此有关当局和人士还确有必要好好的想一想,然后下定决心拿出行动了。
  时不我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21: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