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六大任务 将切实改善民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3 10: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Jintao、吴邦国、温Jiabao、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会议。
胡Jintao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Jiabao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阐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明年是中国***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
原文: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预期压力的有效举措。同时,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是: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这就释放出更鲜明的信号,国家将更加重视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引人注目。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认为,“货币政策的基调变了但财政政策基调不变,也是基于当前复杂形势的科学判断。”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会议还特别提到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汪玉凯认为这也体现了政府在把握全局时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从近年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已经暴露出很多,‘十二五’一定要警惕再产生新的问题。”
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原文: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解读:从整个经济会议的基调不难看出,政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那只有看好米袋子、菜篮子才能更好地为中低收入群体服务。汪玉凯认为,抑制通货膨胀治标的办法就是抓农业、抓供给。
“前一段时间政府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但要想长远的稳定价格,还要从源头下工夫。”汪玉凯说,这就包括要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等措施。
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城镇新格局
原文: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套政策、考核体系,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解读:无论是中央经济会议还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汪玉凯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基。“经过这几年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将中心继续下移,重点放到县、县级市、乡镇。”汪玉凯说,今后将逐步取消市管县,而变成省管县。
明年在改善民生上要做多件实事
原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解读:汪玉凯表示,这一章节是对应十二五规划的。中国要启动富民、内需战略,而这些都与分配制度相关。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相对民生问题而言的。
“政府要将更多的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解决民生问题,才能达到富民、拉动内需的目的。”汪玉凯说。
探索投资合作新方式 防范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原文: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积极稳妥扩大金融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解读:汪玉凯说,环顾今天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都需要政府调整对外政策,包括如何正确的认识出口和外资。这部分内容就充分阐述了中国应对外部环境的新举措。
财政货币定调传递哪些信号
明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过去两年相比,这个基调透露出哪些新意?传递出哪些信号?
稳定价格总水平
“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宽松、物价屡创新高等复杂形势的积极应对。”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继前两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分别实现34%和22.7%增长后,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降至12.2%,10至11月份平均增长15.4%。财政收入增长呈逐步回落态势,势必加大明年财政收支压力。
“只有让货币政策回到稳健、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企业才会对市场有一个相对正确的预期,集中力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行为也将有所减少,经济波动幅度有所减轻,最终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连平认为。
不会明显“从紧”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指出,与金融危机期间大幅增加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同,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是“调结构”。主要表现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增长更均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此外,为了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管理通胀预期的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刘煜辉指出,财政政策还要发挥其承担供给的政策职责,一方面在民生领域保持扩张供给,如推进公屋建设计划,推进医改、教育、养老等民生建设等;另一方面则通过减税等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通过这些财政的配合政策,更好增强货币政策收缩货币的效果。
专家指出,“稳健”尽管比“适度宽松”有所“收缩”,但它属于中性政策,不会明显“从紧”,在具体操作上更具灵活性和应变性,对各类工具的使用也强调合理适度。
据新华社 相关阅读:
2010.12.12
2010.12.12
2010.12.12
2010.12.12
2010.12.12
2010.12.12
2010.12.12
2010.12.1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18:0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