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会议的第三天)早上,我直接找到旅行接待处工作人员,要求把机票再改签回原来的样子。他们面对这样不理性的要求非常客气,令人吃惊。我参加了关于特大城市发展的上午第一阶段会议,了解到中国不同城市进行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种种实验。他们竞相显示在风能和太阳能方面的本领,希望吸引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后来,我认识了美国一著名的环保主义者,他表达了对国会中“疯狂的”的共和党人和出于煤炭利益和组织起来的工会对中国有敌意的民主党人的沮丧,这些人阻碍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事业的进步。我跟他谈了自己的研究,开玩笑地把我写一本关于贤能政治的历史和哲学的书的打算称为“五年计划”,他说他开始看到在非民主背景下这种五年计划的优势了。
最后一场讨论会是“社会变革的创新观点”。我们先交流关于社会变革的众多观点,然后分成一些小组,由知名“社会企业家”担任小组长。一参会者提到富裕国家的人在过一种不道德的生活,就是说,如果中国人和印度人过类似浪费严重的生活的话,我们都将“下地狱”,所以我们必须赶紧改变生活方式。我参加了一个小组,组长是硅谷一家技术公司的总裁安德烈·纳波勾(Andrej Nabergoj),他委托我负责想出一些点子,鼓励人们过有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经过了40分钟的头脑风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游戏点子,那就是奖励那些在生活中成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人,为相对成功者减免税,为最好者授予“环保先生”“环保女士”荣誉称号。人们不再热衷于物质商品的满足,而是竞相参加我们“为了更少付出更多” 的游戏。人人都可以成为该游戏的成员,那些担心隐私问题的人可以选择离开。安德烈·纳波勾在向大家汇报我们小组的主意时讲得很精彩,他说话信心十足,就好像这建议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现在不过是修改细节而已。我建议这种竞争应该先在像中国这种国家的城市里进行,因为一来他们集体观念更强,二来测量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测量个人的更容易一些。我离开会议的时候又感到乐观起来。
我匆匆赶到机场,登上了飞机。这次商务舱有葡萄酒供应。我有时间在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之前再喝一杯了。
译自:“Davos in Dalian by Daniel A. Bell”
作者简介:贝淡宁,清华大学(北京)伦理学和政治理论教授。新著《中国新儒家:变革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