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环境危机催生新**运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0 16:4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链接:http://www.worldwatch.org/node/5149     

    作者在文中主要讨论了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所引发的中国环境保护运动与中国新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环境保护运动,是中国民众在环境保护方面反对特殊利益集团和政府破坏环境行为的运动;或者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它代表着中国民众向着更为民主的道路前进。中国的环境危机为中国新的**运动,提供了一个契机。
     
    作者提到,尽管中国的民众、非政府组织以及新闻工作者开始并未将此项运动当成是**运动的某个步骤,但是在这“绿色”空间内,他们却确实拥有更多的民主空间。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这与政府的目标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则因为环境保护问题相比于其他政治问题敏感性较小,它更容易达成社会共识,政府与民众对此也更容易达成双赢方案。
     
    中国环境危机的幕后罪魁是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他们的勾结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推进中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力量而言,其关键之处就在于通过号召和推动群众性力量,反对这些破坏环境的大型项目,而由于这些大型项目的决策权和实施权属于政府机构,因此,推动中国环境保护运动,就在于通过公众力量,促进决策过程的透明化、民主化,防止黑箱操作。
     
    在文中,作者举了三峡工程作为例子。在作者看来,三峡工程是透明化、民主化决策的一个反例。三峡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意愿的产儿,而这所造成的,是百万移民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随着中国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多方力量开始进入环境问题决策博弈中,中国环境跳过了“三峡时代”。在文章中,作者举了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云南怒江事件——中国高层官员第一次就争议性的水利工程发表讲话,象征着中国政府态度的转变;金沙江事件——地方居民在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帮助下,迫使政府最终妥协;圆明园事件——中国第一次在环境领域召开实质性的听证会,作为公开透明的听证会,其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和规范的里程碑。
     
    这些事件都表明,中国公众在反对特殊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甚至于改变利益模式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的环境保护运动,成为中国走向民主更温和、更曲折的道路。
     
    在作者看来,中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中国非政府组织和大众组织的发展;同时,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所说:“环境问题是政治问题”。
     
    在中国,尽管大部分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政策并未有相应的公众参与,但是,作为一种趋势,民主、法治和公众参与,成为改变现状的关键,而环境领域,则是最好的实践场。尽管科学家、媒体、非政府组织,甚至于国家环保总局都试图反对特殊利益集团,推进透明化、民主化进程。但是,环保总局不是一个强力的政府部门,因此,大众参与显得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在作者看来,进入21世纪之后,环境保护运动,是中国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环境保护运动,不仅是一项以环境为指向的运动,它还是一项以民主政治为指向的运动。
     
    作者刘坚强(音),《南方周末》记者,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7 23:5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