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洲舆论:中国真正推动非洲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9 23:4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到刚果河流域,从莫桑比克博阿西农业示范园到乌干达坎帕拉水产养殖示范中心……中非合作论坛的10年进程,引领中非友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务实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深入人心。
  当前,共同应对新形势下的全球性挑战、加紧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推动实现非洲持久和平等领域,中非加强合作依然任重而道远。中非在论坛框架下继续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

  “这些路都在等待中国人来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采访期间,司机基弗莱每次看到坑坑洼洼的道路,就会如此对记者说。据他介绍,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亚的斯亚贝巴环城路大大缓解了该市的交通问题,其中环城路上建的该市首座立交桥甚至成为地标性建筑,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不时在桥下举行,有的新人甚至选择到那里拍婚纱照。
  看似普通的一座立交桥,成为了中非近年来合作的一个缩影。 非盟会议中心——
  中非友好新里程碑
  如今的亚的斯亚贝巴,满眼都是正在建设的楼房。在众多拔地而起的建筑中,有一座建筑的工程进展始终牵动着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心,这便是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
  “我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它在迅速长高。”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说。援建非盟会议中心是继上世纪70年代坦赞铁路之后,中国政府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
  曾花城是中国政府派驻非盟会议中心项目的特别代表,也是中国政府派驻援助非洲项目的第一个特别代表。据他介绍,非盟会议中心占地11.3公顷,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包括2500多个座位的大会议厅、600多个座位的中心会议厅和多功能厅、数字图书馆和广场等。20层的主楼建筑高度为99.9米,象征着1999年9月9日的“非洲联盟日”。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宋素东说,为使建筑更加稳固,施工人员在初期花费近7个月时间打下了807根工程桩,这种做法使得当地建筑公司也开始效仿。
  非盟会议中心主体结构已于今年6月顺利封顶,预计项目将于明年年底竣工。一旦投入使用,非盟将正式拥有一流、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型会议中心,从而结束借用其他组织的会议中心召开首脑会议的历史。 中非发展基金——
  中国投资带来希望
  今年3月底,中非发展基金驻东部非洲代表处在埃塞俄比亚挂牌成立,这是继2009年3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立南部非洲代表处后,中非发展基金在非洲成立的第二个代表处。
  设立中非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是中国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政策措施之一。该基金成立于2007年6月,首期资金10亿美元,总额将逐步达到50亿美元。截至今年4月,中非发展基金安排对非投资项目30多个,累计金额达8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30多亿美元。
  在中非政治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双边经贸往来也在不断加强,给非洲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实惠。中国与南非建交12年来,双边贸易额超过建交时的10倍,去年中国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国;在乌干达,中国去年已经成为其最大的投资国,全年共投资32个项目,总金额为2.4亿美元;在赞比亚,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公司继续投资,增加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该国媒体称赞说“中国的投资给赞比亚人民带来了希望”。
  非洲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卢旺达总理贝尔纳·马库扎则呼吁非洲国家充分利用中国提供的机会。他说,与中国合作将进一步扩大非洲出口市场,刺激国内竞争和投资,发展制造业,这是互利双赢的选择。 类似发展轨迹——
  中非相互依赖增强
  南非《金融邮报》杂志今年7月介绍了中国与非洲发展轨迹中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足以说明中国对非洲发展的作用。报道引用非洲专家的研究说,1999年以后,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轨迹几乎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轨迹一致,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的曲线与中国的增长曲线相似度达92%。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戈登商学院中非网络中心主任马丁·戴维斯说,这表明中国的需求推动了非洲的增长。他说,未来10至15年,非洲与中国的这种相互依赖性会进一步增强。
国际关系论坛www.newslist.com.cn
  肯尼亚《民族日报》不久前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不仅在非洲修路、建发电站、开矿,还在生产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其他日用品,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无处不在,是中国在真正推动非洲经济发展。
沼气灯点亮白尼罗河
  人民网驻苏丹记者 吴文斌
  近日,记者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出发,沿白尼罗河南下,行程300公里,奔赴白尼罗河州拉拜克市塔巴特村,出席我驻苏丹使馆捐建的沼气示范项目通气点火仪式。
  在塔巴特村村民阿卜杜·曼苏尔家厨房,我驻苏丹大使李成文亲手打火,点着了煤气灶,两个灶眼火苗蹿得很高、很旺,村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另一农户的客厅,白尼罗河州副州长穆罕默德按下按钮,只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客厅吊顶的汽灯就被点亮——虽然是大白天,也十分耀眼,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曼苏尔夫妇心花怒放,乐得合不上嘴,望着炉灶上的火苗,竖起大拇指对记者说:“我们衷心感谢中国朋友为我们送来了光明和新能源,希望中国朋友进一步帮助苏丹普及和推广这项清洁能源技术,让更多苏丹人受益。”
  这一沼气捐建项目的创意者是李成文。他告诉记者:“去年11月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温Jiabao总理提出了发展中非合作的8项新举措,其中就有要帮助非洲建立100个新能源项目,还专门提到了太阳能和沼气。恰好,在与我援苏高级农业专家交谈中,我了解到苏丹拥有发展沼气的巨大潜力,顿觉眼前一亮。” 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广人稀,但全国只有30%的人口能够用电照明,在广袤的农村和偏远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通电,更谈不上供气。因此,根据苏丹的国情,帮助农牧民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建设户用沼气项目大有可为。虽然中国曾在突尼斯等国建设养鸡场沼气发电项目,但户用沼气项目在非洲几乎还是空白。看准目标,说干就干。经过咨询专家,我驻苏丹使馆决定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白尼罗河州塔巴特村捐建25套户用沼气设备。
  今年7月份,使馆与中国安徽星野生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约。这是使馆捐建的示范工程,星野公司非常重视,现年74岁的公司董事长张志础率两名技术人员亲力亲为。白天帮助和指导村民建沼气池,晚上进行技术辅导和培训。老人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打动了村民。
  塔巴特村沼气试验项目点火成功后,邻村纷纷要求向塔巴特村学习,搞沼气建设。
  塔巴特村的成功也大大鼓舞了白尼罗河州、农业部和妇联的领导和民众。白尼罗河州主管领导第二天就向国家农业部提交报告,申请在全州8个县农村全面展开试点,推广和普及建设沼气这一利国惠民的工程项目。
  关于今后中苏、中非在清洁能源——沼气建设领域合作的前景,张志础表示非常乐观。他说,非洲国家的气候非常适合沼气的生成,有发展沼气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非洲国家政府可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户用沼气项目,它不仅符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而且可能在资金上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非洲开发银行的支持。此外,非洲国家政府和企业再出一点钱,资金问题就有望解决。
中国是可信赖伙伴
  人民网驻尼日利亚记者 殷淼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集体对话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机制,这一论坛充分反映出中国对非洲的关注。日前,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阿布杜拉曼·哈米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非在平等、友好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协商与合作,体现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和贸易上的共同利益,有效推动了中非关系的发展。
  阿布杜拉曼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年来,至少取得了3个方面的重要成果:
  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非洲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向。非洲国家在与中国的接触交往中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应立足于本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和文化传统环境,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外国模式。 二是中非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全面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和确立。10年来,中非政治交往更加密切,高层领导互访频繁。经贸合作成果显著,中非贸易额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提前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还在赞比亚、埃及、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5国开建6个经贸合作园区。中方为非洲援建基础设施项目519个,包括建成2000多公里铁路、3000多公里公路和数十座体育场(馆)。在文化领域,中非政府间文化代表团交流日益频繁,在非洲国家建立孔子学院的做法,为增进中非人民间的交流和互相理解提供了方便。
  三是中国在非洲成功树立了“可信赖朋友和伙伴”形象。众所周知,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成为中国政府对非合作的重点领域。打水井、建学校、筑公路、铺铁轨、修电站、架桥梁,在非洲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奋战的身影。迄今为止,中国已为非洲援建近900个项目,其中民生项目占半数以上。
  中国重视非洲国家自身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关注民生以及非洲国家的利益现实需要。在帮助非洲发展自身经济方面,中国的投资和援助是无私、无条件的。中国政府切实兑现对非承诺,在非洲人心目中,中国是“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
  阿布杜拉曼表示,中非合作是双向互补的。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找到了出口市场,而且非洲从中国获得技术、资金,以及价廉物美的商品,促进了非洲经济,改善了民生,老百姓从中受惠多多。 如今,“中国制造”已深入到非洲人民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衣服、玩具等日用品到电脑、通信网络设备等高科技产品,非洲人的衣食住行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印记。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尼日利亚移动电话用户已从2000年的3.5万户,发展到2010年的7800万户,是“中国制造”让普通尼日利亚人赶上了通信业迅猛发展的潮流。
  实际上,中国企业给非洲带去的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华为尼日利亚培训中心的人才培训项目涵盖西非地区13个国家,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为该地区培训了约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建设农业示范区是中尼南南合作农业二期项目的重点工程。中国政府选派的首批53名专家于5月初抵达尼日利亚,现已分赴尼日利亚各地开展实地工作。据悉,在建的4个示范区已拥有200多箱蜜蜂、50多个养鱼网箱及17万尾各类鱼苗,并开辟了农业灌溉、蔬菜和竹子培育基地,为尼农业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示范园地。
中非合作论坛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黄培昭
  10年前的10月10日至12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在历史的长河中,10年只是短短一瞬,但中非合作论坛却走过了不平凡的10年历程:论坛撷取了累累果实,积聚了种种经验,焕发了勃勃生机,更预示着中非关系熠熠生辉的明天。 10年前,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非洲出于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以及谋求共同发展的切实需要,一起做出加强合作的战略选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在论坛这一鲜明宗旨的指引下,中非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联手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为论坛充实新内涵,增添新动力,使论坛的各项工作不断臻于完善,使论坛本身永葆青春活力。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国家之间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开展集体对话的平台和进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这一根本属性也决定了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友好合作一定会收益良多。
  中非合作论坛收成颇丰,是中非两大文明互相尊重、平等对接的必然结果。中国和非洲,路途相距遥远,但两大古老的文明早在唐朝就有了交往,唐朝著名政治家杜佑之侄杜环曾踏足非洲,并著《经行记》,详述非洲人文物产,民风习俗,拉近了中非之间的距离。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华文明从更高远、更宽广的视野,以更亲和、更具人文情怀和感染力的视角,与非洲文明握手、拥抱、交往、融合,两大古老文明进一步跨越海洋和沙漠的重重阻隔而紧紧相连在一起,堪称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
  尤值一提的是,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立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胡Jintao主席在峰会上宣布了中国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2009年11月,温Jiabao总理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对非合作8项新举措。这些,都为中非合作论坛的深入推进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并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占世界人口1/7的非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非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中非之间友谊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现实说明,中非合作论坛在不断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的同时,也发挥着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中非加深友谊的桥梁、深化各个领域合作的平台。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与非洲进一步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巨大,前景广阔而辉煌,而中非合作论坛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8 04:1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