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飞翔的小小鸟 海归新秀马兆远博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8 00:2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档案
马兆远,出生于1979年6月,山西人。1997年免试进入北京大学就读,毕业后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6年赴美国国家标准局联合实验室做博士后;从2007年到200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09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正教授,博导,其研究领域涉及激光冷却量子气体,量子信息技术和精密气体探测装置。
上海的街头永远繁忙,繁忙街头的一间安静的咖啡屋里,记者见到了刚从上海市科教领军人才研修班出来的海归新秀马兆远博士。没有远道而来的风尘仆仆,也没有老学究的不苟言笑,马博士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轻松的,幽默的,爱说玩笑而博学的。
记者:我知道您二十五岁博士毕业,而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平均年龄是三十七岁,您今年才三十岁;从您的经历来说,先是北京大学,再是牛津大学,然后是伯克利,都是全球顶尖的学府,现在又是中科院的正教授,您对自己怎么定位呢?
马博士:回国以来除了专业上的朋友以外,我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大哥李宗盛,用他写的一首歌说明我现在的心情,《我是一只小小鸟》。国内很多事情要做,很多东西要学,我自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多做一点事情,从这个角度说我的力量是小的。然而这些年生活在国外我学了很多东西,走过了很多地方,我觉得我的眼界是宽的,就像一只飞着的小鸟。不管能不能飞的高,只要自己做得开心就好。
记者:很多人在您这个年龄还努力着出国,那您为什么选择回国呢?
马博士:我怕别人说我,我们在国内打拼的时候你在美国躲着,我们成功了你回来养老。我是做实验物理的,我们这一行搭一台实验要三四年,一辈子也就想搭个一次两次,然后就让学生做,自己不动手了。趁现在我还愿意真正把时间花在实验台子上,我希望能把这个台子搭在中国,自己带出一批学生,真正的把这个方向做好。另外一个事情我要告诉还在海外犹豫不决的海豚(屯),国家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个人发展的速度,你以为待个五年十年再攒攒资本,不那么算了,一年两年就大不一样,所以,回国这件事情就是一念之间,回来就回来了,而且回来呢,毛**有句话,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记者:在大学期间您受到李政道的资助进入实验室,后来又在97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费利浦斯的实验室工作,伯克利的物理系又有十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您跟这些人接触,您觉得我们国家培养大师级人物的最大差距在什么地方呢?
马博士:给你补充一点,我面试过朱棣文的博士后,后来还是决定到国家标准局的。我有一个惊人的理论,说出来要被批的。就说我们这一代就不要想诺贝尔奖了,谈也不要谈。我觉得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很多中国学生在做科研的时候只有完成任务的心态,就是老板给了题目,你来写作业,交账了事,这可能跟我们长期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很少有自己主动去挖掘,把它当作一件有兴趣的事情去深入研究,这样是很难发现问题,很难有所突破的,科学的事情往往不是创新,而是深入的研究旧的东西。国内还缺乏一个做学问的环境,我们这一代回来,还是要努力做铺路石,绝不是奠基石。我希望我们这些海龟回来,能创造一个国际化的研究环境,培养一批真正有科学思维的学生,他们成长起来再谈得奖谈大师才是可能的。
记者:我看了您《生活在别处》这篇文章,除了物理之外,您有什么业余爱好呢?
马博士:我不太赞成永远搞自己的那点东西,念兹在兹的,对别的东西毫不关注。在牛津的时候我演过话剧,后来做过导演,我是学院赛艇队成员,有时候写写诗和散文。我觉得专业是一方面,生活是另外一方面,我的生活过的精彩了,做事情才能更专注,而且经常跟学科外的朋友聊天,会让我时不时的有思想的火花蹦出来。就像现在跟你聊天,我有了想法去写《生活它不再别处》。
短短几十分钟,马博士聊起他怎样一个人翻越阿尔卑斯山,开车横穿美国,在实验室经常一个人做到早上三四点,怎样为解决一个理论问题十七天不出家门……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家的生活展现在记者面前,我们祝愿马博士和他的团队能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1:3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