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证调查: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7 05:3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证调查: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转自(www.100xinli.com中华心理学习网)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青少年上网比率高、网龄长。据统计,犯罪青少年组中有144人上网,占被调查人数71.3%%,中学对比组有156人上网,上网率高达83%%。这些青少年普遍涉网年龄较早,网龄较长。犯罪青少年组和中学对比组首次触网时间,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其中犯罪青少年组小学阶段开始接触网络的占该组上网人数的21%%,初中阶段占该组上网人数的60%%;中学对比组小学开始接触网络的占该组上网人数的56%%,初中开始接触网络的占该组上网人数的42%%。
  (二)青少年上网次数频繁、上网时间长。调查资料分析显示,青少年普遍存在上网次数频繁、每次上网持续时间较长现象。当然,这一情况在犯罪组和对比组中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犯罪组青少年每周上网8次的达该组上网人数的60%%,每次上网平均持续时间3个小时,而且50%%在3-12个小时之间,甚至有9%%在24个小时以上。而对比组每周上网7次以上的只有5人,占上网人数的3%%。上网的人中,近90%%每周上网仅1-2次,超过95%%的人每次上网1-3个小时。  
 (三)青少年网络依赖性强、认同度高。如前所述,较频繁、较长时间的上网,使得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和认同度。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犯罪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此处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特指以网络为犯罪诱因,或犯罪地点在网吧,或犯罪手段与犯罪目的与网络有关联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的推力。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重要地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家长的“网络素质”显然跟不上发展要求,他们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网络教育,缺少对孩子的网络引导。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和平时上网一般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而不是在父母引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这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地点就可以看出。据统计,202名犯罪组青少年有135名第一次接触网络的场所是网吧,157名青少年平时的上网场所是网吧。另外,犯罪组中有135名青少年表示父母不会支持他们上网。
  第二,很多父母对青少年上网内容缺少了解,也不知如何指导他们接触网络。犯罪组青少年中,近60%%的人认为父母不知他们上网的内容,也从未指导过他们上网。对比组的情况虽然好于犯罪组,但也有30-45%%的人持有上述观点。  
 (二)学校的推力。目前,我们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如,犯罪组青少年中,65%%的人没有上过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中学对比组情况似乎更糟,高达88%%的人表示没有上过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  
  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对成绩好的同学呵护有加,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则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对差生采取“停课”或“开除”等措施。不少学生流入社会后,成了“问题少年”。犯罪组中,有48%%的人上学期间被学校停过学或开除过,有逃学经历的高达84%%。而对比组中被学校停过学或开除过以及有逃学经历的均只有1.6%%。  
  另外,青少年对学校的认同度同样影响到青少年的行为方向。学校认同度由问题量表组成。这些问题主要有:我在学校里学到很多东西、上学使我自我感觉良好、我喜欢大多数教我的老师等等。犯罪组平均得分14.21(分数越小,认同度越高),中学对比组平均得分11.91。很明显,对比组青少年对学校的认同度高于犯罪组。 (文章有删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5 09:3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