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西信合:蝶变新生 尚待助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9 11: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今年4月份以来,本报连续推出了每月一期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行业专刊》,集中报道了山西农信社两年多来改革发展的变化。半年多的调研采访中,本报记者的最直观感受就是:一度改革滞后、发展缓慢、资产恶化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为“山西农信社”)正在发展中求新图强,呈现出开启新征程的显著特点。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对其评价:“让人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山西农信社在两年有余的艰辛蝶变中也遭遇到了一些深化改革的瓶颈制约,其中不乏全国农信社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改革深化 模式尚在探索
  现代农村金融企业作为农信社改革的方向,已成为业内共识。尽管山西农信社改革起步较晚,但近两年进展迅速,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全部完成;劳动用工制度和干部选任办法的改革激活了发展动力;不少基层农信社正沿着现代金融企业方向探索自身发展路径。
  “十二五”开局在即,山西农信社已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资本充足、业绩优良、平稳发展。“今年起我们提出了‘巩固、提升、创新、赶超’的八字方针,就是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山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亚告诉本报记者。在商业化的改革导向下,山西省各基层农信社仍以“服务三农”作为立身之本。用山西省农信社阳泉办事处主任刘彦林的话来说,是“高扬农信旗帜,承担社会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想走好这一平衡木需要进一步探索。
  更为迫切的是,尽管全省农信社统一法人改革全部完成,但法人治理尚未健全,“三会一层”还未真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据了解,由于制度设计缺陷、实际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全国不少农信社都存在这一问题,需要中央决策层进一步关注、解决。而农信社没有全国性的行业管理机构,在中央一级没有“代言人”,类似这样一些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到中央决策层,打造全国性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交流平台势在必行。
  发展提速 仍需社会合力
  高速路口、繁华闹市、乡村街道上随处可见山西农信系统的大幅广告牌;农信社的ATM机走进了商场酒店,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的精品网点令人耳目一新;全省农信社联网运营,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发行“信合通”银联卡,存款突破3000亿……从这些直观印象里,不难看出山西农信社近两年来的巨变。数字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10年9月末,山西农信社存、贷款总额均成倍增长,存款余额、各项贷款总额和涉农贷款比例名列山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三项第一”;资本充足率由-12.12%提高到4.08%,历年亏损挂账由35.67亿元降至12.63亿元。
  山西农信社自身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力明显上升。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仍需社会合力。以资金组织工作为例,尽管国务院对于取消针对农信社的存款限制性政策早有规定,但一些部门、单位仍然要求将财政资金账户开设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极大影响了农信社支农资金的筹措和信贷支农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农业政策性保险也一直处于缺位状态,直接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对此,山西省农信社长治办事处主任王建明建议称,国家每年都有数量不菲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拨付的方式难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后续效益,可以将其部分转化为政策性金融资金或农业贷款担保基金。
  夯基固本 历史包袱待解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和案发率一直为人诟病。就在2008年,山西农信社不良贷款还高达50%以上,连续三年百万元以上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居全国之首。到今年9月,他们的不良贷款率降到了17.35%,并实现“零发案”。
  两年时间,变化之巨的背后是山西信合人不断做实基础的努力。农信社的信用风险根源在于资产与负债两大类客户的管理上。所以,山西省的一些基层农信社开始由以往单纯的贷款管理变为客户管理。更具开创性的是,长治市农信社建立了内外合作开发的风险识别和判断内部评级模型,以创新内部评级体系防范控制风险。尽管农信社风险防控的根本之策在于产权的明晰以及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但这些具体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是来自基层的探索实践,另一方面是山西省联社的宏观指导。由于管理体制频繁更迭,农信社内控管理一度比较薄弱。近两年来,山西省联社从建章立制入手,统一制定内控及行业管理制度200多项,基本涵盖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同时,进行了山西农信社建社以来规模最大,排查最深入、最彻底的重点业务交叉检查,跟进开展“百日整改”,并对查处出的案件从严从重惩处。
  不容忽视的是,农信社长期积累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和社会性,由于体制性、政策性因素导致的历史包袱沉重,严重制约了农信社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但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又难以化解,在不良贷款的清收、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各级政府给予协调解决。
  站在支持地方经济和服务三农的战略高度,农信社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眼下,山西新一轮转型跨越发展浪潮正在铺开,如能在山西省农信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其发展潜力,无疑将对整体经济形成更大的支撑作用。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05: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