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贷款进入大型农产品企业 违规囤货难界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7 20:4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
农产品 (SZ:000061)最新价:20.90  0.1 0.48%行情走势 公司新闻 最新公告大单追踪 资金流向 持仓成本股票预警 优股预测 龙虎榜面对居高不下的新增信贷,银监会近期频出重拳,加大了对银行贷款的监管。
本周起,银监系统将启动针对贷款“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首次全面抽查,12月15日之前银监会将得到抽查的最终结果。近日,银监会还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叫停了固定资产贷款合同中的“整借整还”条款;针对部分银行因为存准率提高而迸发的贷款转让热情,银监会也在该通知中提示了风险并禁止拆分性贷款转让。
为了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银监会于11月22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信贷的支持。不过,在实践中,农产品企业利用贷款购买存货的行为,却很难断定是否属于违规囤货,这一规定能否起到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我现在手上没有囤货,这段时间大蒜价格的下跌对我影响不大。”
近日,“蒜你狠”的“狠”劲终于有所松懈。来自山东金乡的一位蒜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大蒜由前段时间最高入库销售6元/斤的平均价,下降到了4.5元/斤,每吨蒜几乎下降了3000元左右。
尽管农产品价格在现阶段有冲高回落的态势,不过,对于违规囤货,哄抬物价炒作农产品的资金,相关部门仍未放松打压。近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紧急通知》(下简称《通知》),剑指信贷资金对农产品的违规炒作。
信贷资金多渠道炒农产品
上述山东蒜商告诉记者,在金乡,银行大多选择对一些大型的农产品收购或者加工企业授信,很多小企业则多是运用自有资金,或者朋友之间相互拆借经营。
这位蒜商目前正经营一家大蒜加工厂,为福建的相关出口企业提供产品。“现在监管层正对信贷进行严控,贷款已经不像上半年那般充裕。从今年春节到4、5月份信贷发放得较多,现在则减少了很多,但很多企业的信贷需求还是比较大。”
银监会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涉农信贷资金用途管控,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严肃查处信贷资金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抑制不合理信贷资金需求。
“银监会出台这个通知,管控信贷资金炒农产品,肯定不是捕风捉影的事。”中国棉花信息网国内部经理李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棉花价格回落,有些棉花企业可能会购买棉花期货以对冲价格下跌的风险。
“棉花价格下跌对中间商以及加工企业影响很大,他们之前的成本都在2.9元/斤以上,现在销售价格都在2.7元/斤以下。”一位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不过,他认为,“棉花企业用银行的资金去囤棉花,这是可能的,但是拿这部分资金去炒期货,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因为期货风险更高。”
“贷款用途名目比较多,各省分行是难以监控的。”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巧立名目利用银行贷款炒作农产品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认为,10月农产品涨价最猛,同时信贷量放大,部分信贷资金有可能进入到了农产品市场。
违规囤货难界定
“大蒜有价格下降的预期,国外进口商不会急着进货,出口趋于疲软。”上述蒜商对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自去年大蒜价格从前年的低点猛涨之后,随着媒体的大量炒作,外来商人对大蒜的关注更多了。不过,是不是有蒜商或者加工企业利用银行信贷来囤货,抬高价位,他表示这很难界定。
杜征征也分析,农产品收购、销售或者加工企业,有可能利用收购价差的方式,来规避银行对贷款投向的追查,同时也能够达到囤货抬高农产品价格的目的,从中赚取利润。他举例表示,如果每斤棉花8元,收购方的贷款可以购买125吨,而收购方开票时开出每斤10元,则购买了100吨棉花。这样,收购企业可以多囤25吨的棉花。
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贷款,主要是来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资金支持。针对前段时间棉价的暴涨,农发行也出台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购贷销还”的政策,快收购、快加工、快销售、快贷款回笼,防止信贷资金炒作棉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3:34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