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林:中国改革红利逐渐消失 国不富民也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4 14:2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资投行的“中国发展观”

“及早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改革这些长期深层次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免于陷入僵化,避免落入所谓的‘拉美陷阱’。”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谢鹏 何柳 乔继红

一面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卓尔不群的增长,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面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收入分配失衡并由此引发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当下的中国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双面”特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经济开始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眺望世界,努力前行。在这样一个新平台上,中国面临的短期和长期内外部经济风险何在?未来之路又该如何把握?

最近,高盛、摩根大通、美林、瑞银、巴克莱等五大国际投资银行中国业务主管及中国经济研究负责人,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专访,阐释了自己及外资投行对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观点。

话题一:改革攻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中国的改革进入又一个攻坚阶段。

方方(摩根大通):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如经济结构的矛盾、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会给中国长远[0.35 -1.43%]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事情一定不能停顿,一定要往前走。比如说,经济发展一定要保持一个相对的速度,不能说停下来把问题先解决了,再来发展。这是不行的。

其次,应拿出相当大的魄力和决心,做一些大的改革决断。如果不这样做,不经过痛苦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没办法为后面的发展打基础。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也经历了许多挑战,也经历过若干次脱胎换骨的过程,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宏观调控,当时来看非常痛苦。但正是由于有当时的宏观调控,才为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3.18 0.00%]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比较健康快速地成长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3 03:3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