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之音网站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俄罗斯中国转换贸易角色》,作者为记者布鲁克。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角色发生了转换,俄罗斯对华出口曾经以武器、汽车和机床为主,现在则向中国出口原料,并从中国购买工业制成品。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不久前访华,签署了很多能源合作的协议。但他没有得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即中国承诺对俄罗斯工业现代化进行投资。
根据最近签署的协议,中国进口的原油和煤炭有10%将很快来自俄罗斯。中国还将向俄罗斯铁矿、铝厂、木材公司和农场企业投资数十亿美元。
俄中贸易过去十年来增长了12倍,中国因此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07年来,俄罗斯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发展最为迅速。但是俄罗斯出售给中国的汽车和武器数量却显着下降。
在莫斯科工作的经济学家韦弗(Chris Weafer)说,俄罗斯不愿被人们视为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原料供应商。
文章说,中国虽然没有兴趣帮助俄罗斯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但对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俄罗斯能源产品进口的胃口极大,似乎永远无法满足。中国目前大部分石油与天然气进口要靠油轮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个咽喉要道运送。为了弥补这个战略弱点,中国希望开发能源进口的陆路渠道。
俄中两国首脑9月底象征性地启动了俄罗斯通往中国的首条输油管道。从明年1月份开始,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原油将通过这条全长1000公里的管道向中国东北输送。中国还希望另外铺设一条天然气管道。双方计划明年夏季签署一项协议,但是双方围绕价格问题的谈判已经拖了十年之久。
尽管俄罗斯索取最高价格,但是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相对脆弱,北美地区页岩气蕴藏又丰富,不但自给自足,不少轮船还装载液化天然气越洋航行,寻找买主,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讨价还价的地位。新的油气管道将穿越数千公里,从中亚地区进入中国。
韦弗说:“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现在可以硬逼着俄罗斯人说,‘你现在必须接受我们提出的价格,否则协议我们就不签了,反正我们有其它选择。’中国完全可以从中亚地区获取更多的能源供给。”
梅德韦杰夫访问北京期间,土库曼斯坦总统启动了一个天然气压缩站,使土库曼斯坦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提高到每年400亿立方米,比俄罗斯当年同意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总量还多。这个事实再次显示,中国可以不必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