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中国出现“橡皮人”一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9 10:2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加坡《海峡时报》9月13日报道】题:中国出现“橡皮人”一代房地产经纪人凯文·涂(音)每天早晨8点钟差不多一睁眼就觉得已经疲惫不堪了。拖着疲乏的身子来到公司,然后坐在电脑前一呆就是9个小时。下班后回到位于北京南部的一居室公寓,一个人盯着电视看。

  31岁的涂几年前是一家跨国公司的管理人员,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而今用他的话来说,日子就是“过一天算一天”。这也许是中国日益壮大的疲乏的年轻白领的座右铭,这个群体就是众所周知的“橡皮人”群体。

  中国一份杂志报道,这个群体被生活的压力捏成各种形态,任由握拿玩弄,毫无反应。“橡皮人”这个词如今走红中国的网络,而使之名声大噪的正是这家杂志。

  广州的这份新闻杂志说,广义来说,这个群体大多是白领,他们对生活有些麻木,没有梦想,没有兴趣或者理想,不觉得多么痛苦也不觉得多么开心。

  这份杂志援引了一些报纸和网站去年进行的调查。调查显示,其中70%的人出现工作倦怠。

  该杂志说,“橡皮人”可见于下列职业:医生、银行员工、教师、记者、交通警察、公务员、演员和出租车司机等。一般来说,这些人习惯于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他们觉得似乎耗尽了所有精力,换来的只有空虚感。

  这个词源于1986年一本名叫《橡皮人》的书,该书作者是至今仍然走红的小说家王朔,该书后来被拍成电影《大喘气》。


  小说所描述的也许有些戏剧化,但不难在冷漠的中国年轻白领身上发现这一特征,这些人觉得被诱入了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涂虽然朋友很多,没有消沉的感觉,但说觉得自己很像“橡皮人”。

  涂出生在武汉,现在独自在北京生活。中国男性在他这个年纪上下大多要结婚开始组建家庭,但涂说:“我觉得工作脱不开身,没有心思找另一半。”

  中国人民大学一贯坦率直言的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中国白领阶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橡皮人”,这一点不令人吃惊。

  他说:“如今所有人都是奴隶。买房子的成了‘房奴’,买车的成了‘车奴’,生了孩子的就成了‘孩奴’。”

  就在上周,官方的《人民日报》报道说,中国新兴的“中间阶层”每天都在为偿付房子、车子和信用卡账单等烦心事而疲于奔命。

  周孝正说,中国的年轻人背负着多方面的压力,毕业后就得努力找份工作,在房价直线攀升的情况下赚钱买房子,而一旦买了房子他们就要长时间背负债务。他还说:“我们那代人更有理想,而且有更多的空间去实现理想。”

  他说,这些不幸的根源在于当今中国社会严重缺失公平,他指出有权有势的精英利益集团牢牢把持着财富。

  就涂先生来说,他更担心的是重新找到对生活的热情,而不是赚钱。他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这种麻木只是一个阶段,又或者生活对我来说就是这般乏味,我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0:1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