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录用90人 上海揽才计划筑金融高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9-9 09:3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8日,记者从上海金融办获悉,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把上海的定位从原来的人才高地进一步提升为国际人才高地,为此上海有关方面近期还将进一步明确引进和培养金融国际人才的相关措施。

  金融办还首次透露,在近几年来上海组织的三次海外招聘现场应聘近7000人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交通银行海通证券次,目前参与招聘的各类金融机构录用海外金融人才近90人。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评价说,短期来看,引进海外人才可以达到最直接的鲶鱼效应,不过从中长期来看,上海还必须注重培养本土人才,以及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这样才能使得上海成为国际人才的聚集地。

  组团全球“挖角”90人

  “要有求贤若渴心态。”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8日表示。

  实际上,自2002年以来,上海已组织三次较大规模的海外招聘活动,参加的金融机构累计达100余家,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2009年先后两次赴美国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加拿大多伦多和新加坡等金融人才聚集地挖角。

  同时,企业亦大胆提供了高级管理职位,如太保集团让海外引进的人才担任信息技术总监、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岗位。交通银行推出风险部首席风险管理职位。

  据上海市金融办介绍,目前参与招聘的各类金融机构录用海外金融人才近90人。其中5位入选2009年中央“千人”计划[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1位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这些海外人才绝大部分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大部分具有5年以上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从业经历,职务为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或中高层专业技术人员并且来源广泛,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人来自中国香港地区。

  以2009年招聘为例,海通证券公司成功签约了3名房地产信托专才,基本搭建了房地产信托(REITS)筹备组,此项业务由证jian会批准后可立即投入运转。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招聘了多名金融衍生品专才,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新型业务储备力量。

  截至2009年10月,上海金融行业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近3000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1000余名。

  灵活的税收政策

  上海政府和上海的企业创新海外人才使用、考核、激励机制,特别是薪酬管理、家属安置、特殊津贴等方面。

  例如,海通证券设立了4000万人才专项基金,用以吸引海外金融人才。海通证券2009年5月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宫里启辉,聘任其担任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宫里启辉的薪资待遇采取岗位薪酬制,享受境外出差补贴,以及外籍员工商业保险补贴等待遇。

  此外,2009年6月,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引进美国籍高层次人才李笑薇(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让其担任另类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

  要用好这样一个博士,海通授予了其充分的人事、设备等资源配置决定权,最大限度缩短各种决策审批流程,同时给她配备了学历高、专业精的团队。

  然而北京、深圳等地争相出台政策引智,上海市政府面临区域竞争压力。

  比较有吸引力的一项是税赋,香港个人所得税15%,上海最高一级达到了45%,不过由于地方政府难以改变税收政策,因此,他们通过设立金融人才奖的方式予以返回。目前金融人才奖已开始低调地发放了。

  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推荐申报中央和本市的千人计划,并落实配套中央千人计划专家特定生活待遇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规定,在沪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专家,包括中央在沪机构引进的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可享受多方面的特定生活待遇,例如具有中国国籍的海外引进人才及其随归、随迁的配偶、子女,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落户上海。

  资助市、区财政以及单位共同给予引进人才每人100万元人民币的配套资金,配套资金中的50%与工作业绩挂钩,50%用于改善生活待遇。

  不过,引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上海一家金融机构高管向将记者表示,真正改革也还必须切入肌肤,企业打破现有僵化的干部人事制度。目前上海市已开始试点对市管企业经营层副职市场化。
(责任编辑:曹凡)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8:0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