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多个省份曾报告蜱虫叮咬致死病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9-9 09:1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在临床上易被误症为不明原因发热,而延误治疗和误诊可能加速病情甚至导致死亡。专家指出,对于这种疾病“不要忽视,但也不用恐慌”
财新网(实习记者 刘虹桥)河南商城多人因蜱虫叮咬致死的消息,经9月8日出版的《新京报》报道后,引起了各方关注。实际上,安徽、湖北、山东等省份近年来也报告过多起蜱虫叮咬后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而死亡的病例。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生活在蜱、螨等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细菌)引起的经蜱传播的新发立克次体疾病。该病除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外,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其流行时间与蜱虫滋生的高峰期密切相关,春、夏为高发季节。
该病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此后在全球多地均有报告。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报告病例约600至800例。在美国的流行地区,该病的血清流行率可达15%到36%。来自欧美的报道显示,该病的死亡率为1%。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近年来也屡屡出现感染和死亡病例。
2005年9月,湖北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6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死亡1例。
2007年4月至7月,河南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15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人,两例放弃治疗,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008年5月,山东泰安1位病人因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属山东省2008年疫情网络直报首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病例。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湖北随州报告20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中死亡2例。
2009年4月至11月,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5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人中,有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8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后均死亡。45位患者中,有36人来自湖北省,另有9人来做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新县、潢川县、信阳市郊区和商城县。患者均为农民。
此外,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等省份也曾报告多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病例。一份针对天津地区从事畜牧业及农业生产的部分高危人群的研究显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血清流行率为8.8%。但目前没有公开资料表明中国历年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死亡病例的数量。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到1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疼、肌肉酸痛,约一半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在临床上易被误症为不明原因发热。研究证实,延误治疗,尤其是误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可加速病情,引发机会性感染、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死亡。
2006年11月,中国还出现了世界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人际传播案例,即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安徽广德县一位农村妇女被蜱虫叮咬过后,出现高烧、恶心,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后抢救无效身亡。她的密切接触者中有九人被感染,其中四人为医护人员。
2008年2月,卫生部印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要求,各地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该指南同时指出,蜱主要栖息于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切勿直接用手摘除或用手指将其捏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9: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