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color=#f70938 size=2>请进来的人能看一下回帖,可能有人需要你们的帮助,有些东西,我实在是不太知道。在这儿替那些正在准备考研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谢各位了。</FONT> <BR>看过几个关于考研的帖子,觉得很有道理,也想起了自己考研的日子,其实那段准备考研的日子虽然充实但很艰难,因为自己并没有报任何辅导班,所以,我说的艰难可能更多的是迷茫和不知所措。所以写下这些,希望能对准备考研的同学有所启发。我所说得绝对是有可操作性的,当然也只是仅供参考,如果说的不合适的地方,可千万别骂我啊,给我指出来,咱们再修正呵。<O:P></O:P> <BR><BR>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入正题吧:<O:P></O:P> <BR><BR>一、决定考研还是工作<O:P></O:P> <BR><BR>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在于下列一组数字: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大四开学时,全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9</FONT>个人中,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个人准备考研,但是到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日报名时,只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个人报了名,而真正认真复习到最后的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个人,结果是考上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个人。比例分别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9</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6</FONT>。这是从一个班来说,而从一个考场来说,今年一个考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8</FONT>人,但是在考数学的考场中,能坚持考完最后一科的可能不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人,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在考试过程中放弃了,我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就是这样,其实真得很可惜如果坚持下来未必考不上。如果中途放弃的话,何不如在大四自己学点有用的知识呢?所以,我在这里提供三个参考标准,以此来判断合不合适考研。<O:P></O:P> <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毅力。我想这一标准是可以量化的。拿出两周时间,早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FONT>种起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FONT>读一下英语,正常上课的时间上课,没课的时间在教室复习考研内容,晚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FONT>背背英语单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FONT>回宿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0</FONT>睡觉,如果两周下来,困难不大的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那么,我想应该具备考研的毅力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动机。考研的动机无非两个:生存和理想。如果认为不考研就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那么就是为了生存;如果继续深造就是心中的一个梦,你一直想实现它,那么就是为了理想。只要这两个动机中任何一个足够强烈,都足以使你完成目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看一下自己数学和英语的真实水平。最好是两科都不错,至少,要有一科非常好,这样就可以省下一部分时间给其他的科目,但是,如果英语和数学都不好,那难度就相当大了,不是说一定考不上,而是说这就需要有更正确的方法,以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的建议是最好把数学避过去,比如说考行政管理或者法律,当然,这儿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但是,起码过线的可能性是大了很多。所以,我认为很多帖子中所说的用两三个月就考上研究生的情况只可能出现在不考数学而且专业课还可能有内部消息的情况下。<O:P></O:P> <BR><BR>二、报考学校<O:P></O:P> <BR><BR>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和备考结合在一起考虑,在最初决定考研的时候,最好多考虑几个学校,多搜集一下这几个学校的资料,特别是往年分数线、专业课方面的资料。随着复习的深入,你会对自己的水平越来越了解,这样,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份报考时,你的学校基本就确定了。比如说我在刚决定考研的时候是准备报北大的,因为坦白地说,我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呵呵……<O:P></O:P> <BR><BR>然后就搜集北大的信息,在看到往年分数线(北大的分数线基本都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50</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0</FONT>两个分数线)时也没怎么害怕,但是,当看到专业课参考书时,说真的,真吓坏了!太多了!那时就想,单纯的专业课我也复习不完啊,所以就没敢报,随后又在人大、山大间徘徊,但由于一些原因最后还是报本校了。其实选择也是很痛苦的,既担心报高了考不上,还担心报低了对不住自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切合实际,切合自己水平的实际,切合家庭的实际,切合学校的实际。如果确定自己是北大的水平,那一定要报北大,否则,一定会后悔;如果自己是一般大学的水平,而你报了北大,你会更加后悔。<O:P></O:P> <BR><BR>三、复习方法<O:P></O:P> <BR><BR>(一)辅导班<O:P></O:P> <BR><BR>虽然我自己没有报辅导班,但是我非常肯定辅导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帮你理清思路,特别是政治和数学。每个班的费用大约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FONT>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之间吧,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还是报这俩班,当然,不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要保证思路清晰,确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O:P></O:P> <BR><BR>(二)辅导书<O:P></O:P> <BR><BR>英语:高教出版社的那本辅导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历年真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本阅读理解就差不多了。<O:P></O:P> <BR><BR>数学:薛嘉庆的历年真题分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李永乐的辅导书。当然,陈文登的肯定不错,但问题是太多、太难了。<O:P></O:P> <BR><BR>政治:包仁的辅导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启航最后五套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启航最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道题。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做一下任汝芬的题集。政治最好是不要背,因为内容太多是不可能记住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O:P></O:P> <BR><BR>专业课:专业课一定要给与足够重视,特别是报外校的同学。因为从去年开始教育部规定专业课不准开辅导班了。别认为专业课不抓人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绝对不要让自己有任何闪失。今年有报人大、南大、复旦的同学,其他科都够了,但是专业课不够,一样是不能录取,而且也调剂不了。多搜集一下你所报考学校往年的资料,可以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份报名后,与其他公共课一起用力。<O:P></O:P> <BR><BR>(三)步骤<O:P></O:P> <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大四前:做好基础工作,比如政治、数学把课本看完,记一下英语单词。<O:P></O:P> <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份之前:政治辅导书看完并理解,中间夹杂着对历年真题的研究。<O:P></O:P> <BR><BR>数学:把陈文登或是薛嘉庆的书做完。<O:P></O:P> <BR><BR>英语:把高教出版社的那本书做完,做一部分阅读理解。<O:P></O:P> <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月:全部做套题。我认为要提高能力,非套题莫属,温习知识也要靠套题,因为套题是系统的,这样可以避免单项练习那种因为时间跨度过大而不断遗忘的弊病。时间分配要严格按照正规考试时间安排,认真分析每套题,总结规律,找出不足,着重加强。<O:P></O:P> <BR><BR>这阶段也是复习专业课的时间了,以历年考过的题目为基础,认真复习。<O:P></O:P> <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份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天:还是以套题为主,每科做两套就差不多了,这阶段做题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随时补充还不熟练的内容。这里可能政治要出启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道题了,认真复习啊,准确率是很高的。<O:P></O:P> <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我想着重强调一点:真题!!!任何时候别扔了历年真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仅仅看真题也未尝不可,特别是数学。<O:P></O:P> <BR><BR>(四)计划<O:P></O:P> <BR><BR>我认为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考研是一段很漫长的上坡路,在备考的日子里,你根本就不知道路的尽头会是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会迷茫、困惑甚至绝望。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感触,所以有了计划后,就可以消除很多不必要的疑虑和迷茫,每天完成计划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O:P></O:P> <BR><BR>但是计划一定要灵活、适当改动。如果你老是完不成计划,那说明什么呢?我想决不是因为你不努力,因为为了生存,为了理想,我们都会全力以赴。问题肯定是计划超负荷了,那就减少工作量,没有关系的。必要的时候偷工减料也未尝不可,因为,在反复的做题中一定会把减掉的东西补回来的。我的意思是,任何时候不要乱了阵脚。<O:P></O:P> <BR><BR>(五)调节生活<O:P></O:P> <BR><BR>正如上面所说,考研是一段很长的路,在备考的时候会觉得很枯燥,再加上压力时刻都存在,所以你会觉得就像是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如果一直这么复习下去你会渐渐失去兴趣和耐心。因此要不时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理由,比如说一周的某天晚上,可以做点体育运动或者看场电影,当然方式就看个人爱好了。这样第二天就可以以新的姿态和饱满的情绪继续努力了。每周都能有自己所期待的中点,就不会觉得路是没有尽头了。千万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至于夜战、连战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要混混沌沌地学,每天一定保证在学习的时候能有完全清晰的思维。<O:P></O:P> <BR><BR>先说这些吧,当然希望朋友们不断补充,能让在我们之后考研的人再走这条路时,虽然辛苦但不再孤独,虽然艰难但不再迷茫,最终实现自己的梦。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