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8|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设想中选修课的提纲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5-1-16 19:0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朋友们的帖子给我很大鼓励和压力,甚至有些害怕了,所以最近修改讲稿时总是心里没底,我总觉得这种对于文学艺术,进而是人生社会的理论性思考不是没有意义的,但真的很担心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和国关(或者说整个大学中)现在的环境,太格格不入,所以今天先把自己设想讲的东西帖到网上。<br>前面几个作家作品可能大家不太感兴趣(可这是我考虑再三的,在这个题目下,这几位还算是现在能看的),实在不行我想就在讲他们前简单介绍一下作品的大概内容。我真的很担心大家不看他们的作品,那样我设想的在课上和大家讨论的基础就没有了,所以在选作品时我尽量选篇目比较短,大家比较熟悉、特点比较明显的。<br>还是衷心地希望大家可以就选择的作家作品、观照作家的角度等等方面吧,提出自己的看法——我突然有一个功利的想法,其实这些作家作品和关于现代性的问题,都是近些年文学考研方面专业课里比较热的选题,这也许能增加些这门课的卖点。<br><br>课程名称:<br>现代性的追求<br>——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选讲<br>前言:简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追求过程中的几个理论问题<br>1、赵树理——对新文学的“双重修正”<br>2、《白毛女》——经典文本中的“潜台词”(兼评《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br>3、《青春之歌》——一种女性主义的书写<br>4、《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年轻而沉重的质疑声<br>5、王朔——通过语言对历史的思考<br>6、王小波——经验自由主义的思想者的得与失<br>7、《白鹿原》——对抗世界多元文化的中国力量(兼评《红高粱》)<br>8、传统与现代——余华等人先锋创作的意义<br>9、白先勇——张爱玲及其影响下的海派<br>10、高行健——文学存在的理由<br>11、知青文学与阿城<br>12、《我与地坛》——另一种理想主义(可以和张承志、张炜进行比较)<br>13、二元文化对抗下的生命选择——“诗人们”的自杀<br>结语:形而上的现代性追求中,沉重的现实主义题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YuYu 该用户已被删除
41#
发表于 2005-1-23 20:59:2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
发表于 2005-1-23 19:49:0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归来的D+2005-01-22 19:50--><div class='quotetop'>:(归来的D @ 2005-01-22 19:50)</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br><br>古典就是古典,高雅就是高雅,别想空谈什么普及,真正对古典音乐产生长久兴趣的人是有限的,而且这种兴趣的产生不可能完全源自课堂。<br><br>所以,学校里开展单纯的古典音乐教育是不可行的,音乐类教育,或者说艺术类教育应该尽可能的多元化,浅显化,不在于教导学生如何理解艺术,而是如何为学生打开一道门,让学生有机会去认知艺术世界的奥妙。<br><br>繁重的学业、就业压力使当代大学生不敢把太多的时间消耗在对艺术的探索之上,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在我看来,纯属扯淡,症结在于社会、学校根本不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因为艺术教育也许能使人高贵,但不能直接体现为就业率、收入、专四、托福成绩。<br><br>如果我们能重视艺术教育,当然,包括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等等,也许就真的能离"特色"大学目标近一点,能让很多人在走出校门时带着更高贵的情感而去,带着更多的激情和梦想而去。<br><br>衷心祝福那些为学生、学校谋求福祉的人。<!--quote2--></div><!--quote3-->支持,不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YuYu 该用户已被删除
39#
发表于 2005-1-23 19:09: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
发表于 2005-1-23 18:07:2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早就完全没有激情了~~~~~~~~怎么办~~
37#
发表于 2005-1-22 23:51:3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归来的D+2005-01-22 11:50--><div class='quotetop'>:(归来的D @ 2005-01-22 11:50)</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
<!--quote2--></div><!--quote3-->好精辟啊…\r<br>没话说了
YuYu 该用户已被删除
36#
发表于 2005-1-22 21:05: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5#
发表于 2005-1-22 19:50:49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br><br>古典就是古典,高雅就是高雅,别想空谈什么普及,真正对古典音乐产生长久兴趣的人是有限的,而且这种兴趣的产生不可能完全源自课堂。<br><br>所以,学校里开展单纯的古典音乐教育是不可行的,音乐类教育,或者说艺术类教育应该尽可能的多元化,浅显化,不在于教导学生如何理解艺术,而是如何为学生打开一道门,让学生有机会去认知艺术世界的奥妙。<br><br>繁重的学业、就业压力使当代大学生不敢把太多的时间消耗在对艺术的探索之上,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在我看来,纯属扯淡,症结在于社会、学校根本不把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因为艺术教育也许能使人高贵,但不能直接体现为就业率、收入、专四、托福成绩。<br><br>如果我们能重视艺术教育,当然,包括文学、影视、音乐、绘画等等,也许就真的能离"特色"大学目标近一点,能让很多人在走出校门时带着更高贵的情感而去,带着更多的激情和梦想而去。<br><br>衷心祝福那些为学生、学校谋求福祉的人。
34#
发表于 2005-1-22 18:23:42 | 只看该作者
下学期就开始学宗教啦…\r<br>嗯\r<br>有兴趣的话 还比较轻松\r<br>只是不知道要背的东西有多少\r<br>哎
33#
发表于 2005-1-22 17:56:17 | 只看该作者
家务课~~~~~~~~~哈哈~~~~~~~~~~~~~~~~~~~烹饪课把~~~~~~~~~~~~~~~~~~~~
<br>
<br>
<br>宗教与艺术,太有美感了,神秘~~~~~~~~~~~~~
32#
发表于 2005-1-22 16:22:42 | 只看该作者
宗教与艺术!?\r<br>要不学学插花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09:3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