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战争时期,龙山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9600多名各族儿女,现仅存8人,其中6位长年居住在外地。这些远离龙山的英雄儿女一直是龙山人民心中深深地牵挂。
“七·一”前夕,龙山县走访慰问团,代表**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不远万里,奔赴沈阳、乌鲁木齐、长沙、常德等地走访慰问曾茂林、龚桂范、江冰、刘可桑、卜力、梁庆轩等六位龙山籍老红军,带去家乡人民对老红军的浓浓亲情,带回老红军对家乡人民的声声祝福。
★曾茂林:哼唱家乡三棒鼓
曾茂林,96岁,龙山县红岩溪镇人,建国后曾任志愿军后勤部第一、第五分部副政委,沈后司令部计划处处长,现为副军职离休干部。看到家乡的亲人,曾老十分高兴。从家乡带来的三棒鼓词,一下子勾起了老人儿时的回忆,唱到:“学又学得苦,初一学到十五,学起走江湖”。感叹道:从小家里很穷,吃不饱饭是他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我很满足。这次县委书记、县长委托你们来看我,非常高兴,感谢他们的深情厚谊。我远离家乡,在这祝福家乡明天更美好。
★江冰:夜书字画寄浓情
90岁高龄的老红军江冰是龙山县里耶镇人,曾担任辽宁省锦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朝阳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离休后,他担任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五干休所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发挥余热,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事务中。当他得知龙山的亲人们要来,江老连夜挥毫泼墨,提笔写下了四幅“龙山人民与红军鱼水情”的字画,并饱含深情地说“感谢龙山县委、县政府还记得我这个老兵!”并叮嘱慰问团的亲人把他遥远的祝福带回到龙山家乡去。
★龚桂范:身体好了回家乡
龚桂范,龙山县红岩溪镇人,曾担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某部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三分部副政委兼党委书记,现为副军职离休干部。据家人介绍,91岁的龚老因身体不好,腿脚不便,在医院已经住了6年,平时很少与人交谈。当看到龙山的亲人,龚老起身招手致意,交谈中还提及到家乡很多的地名风俗,并表示感谢龙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等身体康复了一定要回到家乡去看看,去走走。
★刘可桑:致家乡人民一封信
刘可桑,龙山县召市镇人,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副师长、伊犁州副州长。97岁高龄的刘老,风趣幽默,身体硬朗,听说龙山的亲人要来乌鲁木齐看望他,激动得几夜没合眼。在刘老举行的欢迎晚宴上,龙山县委组织部长演唱了一曲家乡的山歌,刘老听到了久违的山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第二天,刘老的二女儿刘玲为父亲代笔了一封《致家乡人民的一封信》,信中讲述了刘老对家乡深深地眷念之情、思念之情、感激之情、祝福之情,在她饱含深情地读完了信后,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流下感动的泪水。据刘老居住的老满城干休所负责人说:“我在干休所工作了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红军原籍的亲人来看望老红军。龙山县委、县政府对老红军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深受感动啊!”
★卜力:三枚勋章赤子心
居住在长沙的老红军卜力,今年90岁高龄,龙山县白羊乡人。由于身体不好已经在医院住了一年多,听闻家乡来人了,卜老在老伴的陪同下来到医院门口迎接。2006年7月16日,卜老曾经专程回到龙山,将党和人民授予他们三枚勋章(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捐献给了家乡人民。卜老饱含深情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我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家乡取得巨大变化的消息,或听到亲友讲述龙山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时,我就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我更加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更加思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把三枚勋章捐献给家乡,作为文史资料保存,以表达我对家乡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梁庆轩:家乡美,家乡好
梁庆轩,龙山县白羊乡人。90岁高龄的梁老于1950年3月转业,曾担任常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离休。据梁老的老伴介绍,梁老曾多次回到龙山,目睹了家乡的建设,家乡的变化,很欣慰。现在年纪大了,又患有轻微的老年健忘症,但对自己以前的峥嵘岁月却记忆犹新,经常翻阅家人收集的记录自己红军生涯的报纸。看到家乡来的亲人,梁老口中总是喃喃地说:“家乡美,家乡好!”人行千里,叶落归根,月是故乡明;鬓发已衰,乡音未改,情是故乡浓。虽然这些老红军常年居住在外,但他们也是家乡各族儿女时时刻刻的牵挂。在外的老红军,湘西的英雄儿女,家乡人民永远祝福你们!(来源:团结报) (责任编辑:张少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