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8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国际组织的全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7 16:5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亚欧会议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1994年10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FaGuo时提出了召开亚欧领导人会议的设想,以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欧两大洲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亚欧国家的积极响应。1996年2月2日至3日,10个亚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在泰国的普吉岛举行非正式会议,筹备定于3月初举行的首次亚欧会议(
Asia-Europe Meeting -- ASEM )
,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轮流在亚洲和欧洲国家举行。亚欧会议的活动通过首脑会议、外长会议、高官会议、部长级会议及其他后续行动在多层次上进行。亚欧会议有26个成员,包括亚洲10国、欧盟15国和欧盟委员会。亚欧会议进程应遵循以下原则:各成员国之间对话的基础应是相互尊重、平等、促进基本权利、遵守国际法规的义务、不干涉他国的内部事务;进程应是开放和循序渐进的,后续行动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扩大新成员应由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协商一致决定;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以确定优先领域并共同合作。
亚欧会议举办以来对加强亚欧两大洲之间的交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



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GATT )。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可预见的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准入程度,主要是对关税的规定;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和规则;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部长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它可就任何多边贸易协议的任何问题作出决议。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协调各国经济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  




上海合作组织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现有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个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在“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基础上成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它倡导新型安全观、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和新型国家关系,加强了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强化了在打击恐怖主义、***主义和极端主义方面的实质性协作,达成了在防止与和平解决国际冲突中相互协助的共识。上海合作组织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了地区安全与稳定。 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成员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6国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六国元首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正式会晤,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晤,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在2002年6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上,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三份重要法律、政治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的签署,为该组织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法律基础。宪章规定上海合作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发展多领域合作,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义和极端主义,打击非法贩卖毒品、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活动以及非法移民;鼓励开展政治、经贸、国防、执法、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信贷及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有效区域合作;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等。根据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须坚持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及国家边界不可破坏,互不侵犯,不干涉内政,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在毗邻地区的单方面军事优势,和平解决成员国间的分歧等原则。



来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简称“欧安组织”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 OSCE) ,
其前身是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会),它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是唯一一个包括所有欧洲国家在内并将它们与北美洲联系到一起的安全机构。欧安组织只有在所有成员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其决定对成员国也只具有政治效力而没有法律效力。常设秘书处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外长会议。
  
1955年,在美、苏、法、英4国外长讨论德国问题的柏林会议上,苏联首先提出了缓和欧洲紧张局势、废除现有军事集团、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建议。1966年7月,在苏联的推动下,华沙条约国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提出召开由欧洲国家参加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建议,遭到美国的反对。之后,美苏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于1972年5月就召开欧安会达成协议。同年11月22日至1973年6月8日,与会25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大使级会议,草拟了《赫尔辛基最后建议蓝皮书》,规定了欧安会讨论的范围和日程。欧安会于1973年7月至1975年8月分三个阶段进行,最终签署了《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75年7月30日—8月1日,欧安会首届首脑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与会国家有33个欧洲国家及美国和加拿大。当时阿尔巴尼亚宣布不参加会议(1991年6月19日,阿尔巴尼亚被接纳为第35个成员国)。会议签署的《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共分四个部分,也称四个“篮子”:欧洲安全问题;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合作;人员、思想和文化交流;续会问题。根据文件规定,与会国家的代表应定期举行续会检查各国执行会议规定的情况,并就“增进欧洲安全与合作”的问题交换意见。《最后文件》还包括《指导与会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宣言》、《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合作》、《地中海的安全与合作》以及《人道主义和其他方面的合作》。
1994年12月,欧安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欧安会首脑会议上,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欧安会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来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  






华沙条约组织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 -- WTO )。总部设在莫斯科。
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 ......
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该组织成员国有保、捷、民主德国(1990年9月24日正式退出华约组织)、匈、波、罗、苏、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磋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和会议公报,至此华沙条约正式解体。  








核供应国集团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加拿大、FaGuo、联邦德国、日本、英国、美国和苏联等7个主要核出口国于1975年在伦敦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和完善核不扩散的政策和措施及敏感核材料和设备的出口控制等问题,并通过了《核转让准则》和《触发清单》。外界称其为“伦敦俱乐部”,又称“核供应国集团”
(Nuclear Suppliers Group -- NSG)
。该集团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核出口管制,防止敏感物项出口到未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
集团通过《核转让准则》进行控制。准则规定转让准则触发清单中的物项须提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保障监督;严格控制敏感物项(如后处理、铀浓缩和重水生产)的出口。1992年,集团通过了一项与核有关的两用设备、材料和相关技术的转让准则和清单,并提出核供应国以进口国接受全面保障监督为核出口条件。“准则”和“清单”一俟当事国书面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表示接受即对该国产生约束力。
集团不定期召开会议,对“准则”和“清单”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议。需要时,集团也召开专家会议,就专门问题交换意见。集团议事规则采取“协商一致”方式。
虽然“核供应国集团”和“桑戈委员会”都是核供应国单方面组成的对核出口实行控制的非正式组织,目标都是防止核武器扩散,而且二者绝大部分成员是“重叠”的,但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核供应国集团”以进口国接受全面保障监督为核出口条件;出口控制范围包括与核有关的两用设备、材料和相关技术等。我国于2004年加入该组织。  










大赦国际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大赦国际 (Amnesty International -- AI)
于1961年5月28日在伦敦成立。其宗旨是“动员公众舆论,促使国际机构保障人权宣言中提出的言论和宗教自由”;“致力于为释放由于信仰而被监禁的人以及给他们的家庭发放救济等方面的工作。”大赦组织的作法是公开一国藐视人权的案例,然后诉诸于全球的舆论压力;有别于其他组织的是,为维持中立、公正与完整的独立性,该组织在每一地区的分会都不能对本身的“个案”表达关切。其活动是“为良心犯寻求释放,即那些在各地因个人的信仰、肤色、性别、种族、语言和宗教在没有使用或鼓吹暴力的情况下而被拘禁的人;为所有政治犯争取公平迅速的审判,并为那些被指控有罪或审判而被拘禁的人代言;反对对任何囚犯实施死刑和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惩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其资金来源于个人捐款、会费和当地筹款。
该组织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30周年时获联合国人权奖,1977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资料录入:中国龙 责任编辑:中国龙
上一篇资料: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是在美国建议下,于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北约正式邀请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二、伙伴国可向北约总部派出联络员;三、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并尊重现有边界。
这是北约成立45年来首次提出向东扩展的举措。共有30个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以及欧洲中立国家签署加入这一计划。它们是: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摩尔多瓦、格鲁吉亚、斯洛文尼亚、阿塞拜疆、芬兰、瑞典、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奥地利、马耳他、马其顿、瑞士、爱尔兰和克罗地亚。其中波兰、匈牙利和捷克1999年3月正式加入北约后退出该计划。

来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

巴黎统筹委员会
时间:2005年04月25日


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的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
,是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秘密成立的,因其总部设在巴黎,通常被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巴统有17个成员国:美国、英国、FaGuo、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巴统是冷战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纠集起来的一个非官方的国际机构,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的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还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总数共约30个。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断突破巴统的禁运限制,巴统不得不缩小其管制范围。1990年,巴统大幅度放宽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期的400个减少到120个,1991年中又减少三分之二。受其禁运的国家也越来越少。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加上巴统的禁运措施与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形势也不相适应,一些西方国家又把巴统作为相互进行贸易战的工具。巴统会员国的高级官员1993年11月在荷兰举行会议,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1994年4月1日,巴统正式宣告解散。

来源: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9#
发表于 2011-9-10 01:12:23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9-10 01:09:04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7-22 17:50: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7-20 22:35:32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7-20 22:31:38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7-20 22:31:30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7-20 22:31:22 | 只看该作者
O(∩_∩)O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7:05:34 | 只看该作者
13.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过程。


二战后,各国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商品和劳务越来越多靠世界市场来实现,参与的国家和交换的种类急剧增加,世界贸易的广度、深度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联合国在哈瓦那举行的国际会议签署了123项双边关税减让最后议定书,与哈瓦那宪章中有关贸易政策的条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国税及贸易总协定,并于1948年1月1日生效。关贸总协定只是一项多边国际协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自始至终,关贸总协定共进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拆除各国间贸易与非贸易壁垒。(第六轮“肯尼迪回合”首次包括了非关税壁垒的内容,通过了第一个反倾销协议。第七轮“东京回合”的谈判从1973年到1979年。第八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从1986年9月发动,1994年4月才签署了最后文件,是有史以来最大最艰难的多边贸易谈判,先后共有117个当事方参加谈判和文件签署,涉及农产品、纺织品、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敏感领域。)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签署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标志着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向前迈进了一步。



14.欧洲一体化的动因是什么?
一.欧洲国家实行联合和统一是欧受大陆确保其长治久安的关键和前提。战后,复兴欧洲,反之法西斯东山再起和雅尔塔体系确立,加快了西欧一体化的步伐。消除***状态,实现统一是各国利益和目标追求融为一体,是消除欧洲大国纷争,解决民族、宗教矛盾,实现和平的唯一方法。
二.一体化是欧洲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趋势。建立统一大市场和统一货币,实行优势互补和共享区域内资源,是欧洲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三.联合自强是欧洲国家提高自身实力和地位的必然选择。要想建立欧洲人的欧洲,成为真正强大的一级,与美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伙伴关系,是欧洲国家的共同愿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走联合自强,做一体化之路。
四.当前国际形势的演变增强了欧洲国家扩大和加强联合的紧迫性。为了应对新局势下的新挑战,保证欧洲的安全、稳定和独立自主,真正发挥欧洲全球性角色作用,欧洲国家需要进行更大更强的联合,提升欧洲的整体实力。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7:05:07 | 只看该作者
10.简述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特殊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有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其他联合国成员有更多的发言权。也是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中国是安理会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是独立自主原则的主要倡导者,是多极化、民主化的推动者。中国也是安理会影响力最受制约的一员。第一,综合国力相对有限,特别是软实力相对缺乏。第二,西方国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敌视中国。第三,台湾问题也是经常困扰中国。

11.中国如何适应联合国的改革,如何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发挥一个世界大国的作用?
一.处理好既融入国际政治经济机制又要坚持独立,敢于有自身观点、战略的关系。
二.摆脱历史对中国崛起的束缚。
三.增强自身的发展,独立自主。
如何发挥作用: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积极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建强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积极在文明发展方向,在不同文明宗教的冲突中发挥作用,推行儒家文化的包容性。积极提高在联合国,特别是在安理会的作用:方法 一,保证国内的稳定和发展。二,改进中国对联合国的态度。三,积极改变其他成员国对中国的态度。

12.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金本位制。本位货币,是指作为一种货币制度的基础的货币,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中,黄金充当世界货币,维持着汇率的稳定,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保障。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金本位制难以为继,到1936年止,与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各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利用其货币优势,纷纷成立以本国货币为中心的排他性的货币集团,虽然可以稳定成员内部的货币,却阻碍了集团之间的贸易关系,加深了个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中,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其他国际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的汇率,是汇率变动限制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以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这就是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他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货币体系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固定汇率制,使汇率相对稳定,为国际货币流动和国际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后,引起美元危机,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瓦解。各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兑美元的关系转为浮动汇率制,国际储备出现了多元化状况,汇率波动剧烈。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牙买加协定”。此后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作“牙买加体系”或“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特征是浮动汇率合法化。各国政府因此拥有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汇率变动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国际收支的调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但在另一方面,货币格局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复杂而难以控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05: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