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中国获取了许多项世界一,当中国的外汇储备和GDP总量位列世界前茅,当整个世界陷入金融危机,而中国较快地恢复过来。国人甚至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也在上扬:国人期望中国大有作为,而世人期望中国责任。这时候的中国意欲何为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笔者以为,当我们大谈中国的影响力、改造力和创新力的时候,不要忘了还需要适应力。
在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凭借一己之力而能够无所不能,美国不能,中国更不能。中国作为一个发展比较良好的发展中国家,步入初级发达国家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跨越。超越实力所及的发展战略带来国家失败的事例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中国实力有限,中国无法改变一切,中国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短时期内改变所有它希望改变的事情:比如中国无法成为亚洲第一,中国无法改变现有国际体制中对中国所有不合理的设计,中国无法改变西强东弱的总体现实,中国无法凭一己之力重塑一个国际新秩序,中国无力承担国际社会对中国气候减排的过高要求,在许多重要的国际安全事务中比如核不扩散、反恐反海盗、气候政治、自然灾难救助等,中国都不具备主导力而只具备协调与辅助的能力、中国甚至无法改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的误解、偏见与歧视;中国虽然以自身努力与通过国际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一定程度的尊重,但离扬眉吐气的平等相待仍有很大差距。中国无法短期内解决自身能源需求的困境,无法短期内全面解决中国内部贫富分化、历史形成的人口负担、发展不均衡带来的潜在的社会稳定问题。这就是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的现实。
人类有许多局限,有许多无能为力的领域,这是适应力的前提,人是阶段性的产物,仅强调创新力、强调变革是不现实的。中国的未来发展致力于创新,但也不必背上速成的、改天换地的责任负担。中国30年改革之所以取得成效,还在于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渐进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