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5 14:21:1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不接受某个食品集团所说的收购价,你就只能拿这些玉米去喂你的猪
食品集团的手不仅停留在加工环节,还进一步伸向投入环节,使得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多种生产性投入,都一步步走向集中。即使到了食物的销售环节,仍然在大公司的控制之下。在全球十大食物零售商中,美国就占了一半。
以孟山都(Monsanto)和嘉吉(Cargill)两个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为例,他们控制了种子、化肥、农药、农场信贷、谷物收购、谷物加工、牲畜饲料、牲畜生产与宰杀,以及许多著名的产业化食品品牌。对于一个种植玉米的农民来说,他别无选择。想购买种子?嘉吉公司是方圆一百英里范围内的唯一的农资和储运公司,他又只卖几种孟山都生产的,专用于其压榨、储运或饲料加工的玉米种子。你如果不种孟山都的种子,你就找不到一个能卖出你玉米的市场。需要种子贷款?你得去嘉吉拥有的银行,你得告诉他们你用贷款来的钱买孟山都的种子和嘉吉的化肥。一旦玉米成熟,如果你不接受嘉吉所说的收购价,你就只能拿这些玉米去喂你的猪了!即使喂了猪,你想卖高一点儿的肉价,对不起,只有嘉吉的Excel公司买你的猪肉。你若要躲开嘉吉,脱离伤心的乡村生活,移民到城市去,你就成为了那60%的破产或被兼并的失败农民中的一员。但即使你逃难到城市里,仍然摆脱不了他们的控制:你买的玉米片,是嘉吉提供的面粉生产的,其他的食物,都与嘉吉有关,因为本地不接受嘉吉指定生产方式的农民,都像你一样破产移民了,你吃不到本地的粗燕麦了,你只能买工业化玉米片,而主要的工业化玉米片都是由嘉吉生产或供货的。货架上的大品牌玉米片价格似乎都是那么高,因为这些公司总可以让市场供不应求。
由大公司控制的各个食物环节,不断对农业生产者形成合围包抄,致使食物利益的分配结构越来越不利于农业生产者,也不利于消费者。最终,形成了资本化农业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农业是一个与自然相交换的部门,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是相对分散的。食物消费者由一个个小家庭和个人组成,更谈不上有效的组织化。可是,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食品集团,却是高度组织化的。在美国以及少数农业大国,他们与另外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强势机构———政府,实现了强强联合,于是,就出现了强者的盛宴和弱者的眼泪。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如何考虑安排市场交易者的对等地位,可能是避免美国故事在中国上演的关键。但要应对食物帝国的扩张,则远远不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超出了一国的能力范围,可能需要国家间更多的协调,来制衡食品集团的跨国贸易。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