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播:国新办举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情况新闻发布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4-16 17: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主持人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先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陈贤义先生、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先生、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现在先请王羽先生介绍情况。

    2010-04-16 16:19:58

    王羽: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这是继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国境内发生的又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截止到16日8时,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791人,失踪294人,伤员达11486人,其中重伤1176人,详细伤亡情况尚在进一步统计中。

    2010-04-16 16:21:32

    王羽: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紧急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迅速成立青海玉树“4·14”特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卫生部门承担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全力救治伤员,减少人员伤亡;二是做好灾区防疫工作,严防传染病的流行。

    2010-04-16 16:22:46

    王羽:

    为完成好这两大任务,卫生部迅速成立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卫生防疫组,启动了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一级响应,确定了“高度重视、协调配合、迅速应对、科学处置”的原则,紧急调动全国医疗卫生力量,千方百计抢救伤病员,全力支援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2010-04-16 16:23:17

    王羽:

    4月14日,卫生部组建了卫生部青海省玉树地震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和党组书记张茅同志任组长。随后紧急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紧急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同时与总后卫生部紧急会商,启动了军地医疗卫生力量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的医疗救援协作机制。

    2010-04-16 16:23:26

    王羽:

    4月14日地震当日,青海、四川、西藏、甘肃卫生部门立即派出287人的医疗卫生救援队伍携带医药物资赶赴灾区开展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卫生部在全国组织了1843人的医疗救援队伍随时待命。为加强救援力量,卫生部在全国调集了263台急救车辆。总后卫生部也在同一时间完成2所方舱医院和5个野战医疗所的准备。

    2010-04-16 16:23:47

    王羽:

    这次灾情发生后,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积极行动,各省卫生行政部门纷纷向我部提出请缨申请,要求前往玉树开展医疗救援,同时,准备了大量医疗设备、药品和救援物资,待命出发。截至4月16日上午,卫生部已派出北京、天津、广东、四川、甘肃、陕西、湖北、重庆、山西、宁夏、西藏、新疆、云南、青海等省(区、市)医疗队共计1618人,携带大批医疗物资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2010-04-16 16:23:55

    王羽:

    医疗队由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麻醉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相关专业的医师和护士组成。派出240辆急救车和1304名随车医务人员赶赴灾区。总后卫生部也派出医疗队前往灾区救治伤员,特别派出了2所方舱医院和5个野战医疗所,每个方舱医院配备150名医务人员,每个野战医疗所配备60名医务人员。方舱医院和野战医疗所曾经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04-16 16:24:54

    王羽:

    为做好血液保障工作,青海省血液中心连夜通过公路将140袋2.8万毫升血液和运血箱调往灾区,技术骨干派往前线,保障玉树地震医疗救援工作;同时,卫生部指导玉树中心血站和省血液中心启动当地应急献血自愿者队伍献血预约登记动员工作;根据医疗救治需求采集供应血液防止血液过度储存造成浪费。4月15日14:40,北京血液中心已将100单位20万毫升血液,运抵青海省血液中心储备,随时可以运往前线。根据卫生部的统一安排,北京、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市也做好了血液储备、库存监测以及献血员的预约登记工作,保证驰援灾区和接收转运伤员医疗救治的血液供应工作。

    2010-04-16 16:28:57

    王羽:

    鉴于玉树地区医疗条件简陋,当地医院已经无法使用,这次地震伤员的重症伤员以转运救治为主。在民航总局、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的共同配合下,卫生部门于地震当日会商研究转运工作方案,协调安排青海省西宁市预留2000张床位、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兰州市各预留500张床位,陕西省西安市预留100张床位,其他地区也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迅速启动了地震重症伤员的转运救治工作。

    2010-04-16 16:32:11

    王羽:

    为指导各地做好青海玉树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特别是重症伤员的转运工作,保证重症伤员转出和接收工作安全、有序、有效进行,确保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做好青海玉树县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与转运工作的通知》,对地震重症伤员的转运和伤员医疗救治工作提出要求。

    2010-04-16 16:34:45

    王羽:

    4月14日地震当日,从玉树向西宁转送50名重症伤员。截至4月16日10时,自青海玉树已转出重症伤员1060名。通过航空转送722名,其余338名伤员通过公路转运。伤员中,631名通过航空和公路转送至西宁,206名通过航空转送到成都,128名通过航空转送到兰州,95名通过航空转送至西安,转送的伤员大部分收治在技术和条件较好的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

    2010-04-16 16:35:53

    王羽:

    在大力推进灾区伤员救治工作的同时,我部十分重视指导支持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和环境消杀工作,重点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做好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督工作,积极预防肠道传染病,同时加强宣传,向灾民和救援人员普及救灾防病知识。卫生部组建的专业卫生防疫队伍,已于今天上午赴灾区,进一步强化对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

    2010-04-16 16:36:04

    王羽:

    灾情发生后,青海省卫生部门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灾后当日上午就向灾区派出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先遣工作组、25人组成的首批省级医疗队和7人组成的卫生防疫队;15日再次派出60人组成的第二批医疗和卫生防疫队,并向灾区紧急调运大批救护车、医疗设备和药品,同时组建3支300人的省级医疗队,随后陆续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2010-04-16 16:36:13

    王羽:

    青海玉树重大灾情,同样牵动着全国600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心。各地卫生部门不畏高原缺氧、气候条件恶劣,在第一时间调集人力、物力、财力支援青海地震灾区,谱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壮丽诗篇。

    2010-04-16 16:36:24

    王羽:

    接下来,我部将继续与前方工作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了解面临的困难和前方工作的需求,及时协调各方人力、物资,全力支持青海省的抗震救灾工作,确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010-04-16 16:36:33

    王羽:

    一是继续做好灾区现场的医疗救援和伤员转运工作,确保每一位受伤群众得到有效救治,确保需要转送的伤员,特别是重症伤员尽快得到安全转运。同时,组织力量安排好对重伤员的救治和后期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伤残率。

    2010-04-16 16:36:40

    王羽:

    二是逐步加大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严防传染病的流行,切实保障灾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安全,防止发生饮用水和食品安全事件。针对灾区近几年动物间鼠疫疫情活跃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重点防范鼠疫疫情,通过加强监测、灭鼠灭獭、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有效防范鼠疫暴发和流行。

    2010-04-16 16:36:53

    王羽:

    三是在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指导灾区开展医疗卫生设施受损情况的评估工作,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协助灾区恢复重建,尤其是重点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尽快恢复灾区的医疗卫生秩序,改善灾区的医疗服务条件,确保灾区人民病有所医。

    2010-04-16 16:36:58

    王羽:

    抗震救灾和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任务还很繁重。我们衷心希望,在灾区实施应急救治的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在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的同时,注意自己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以更加充沛的精力,为受灾伤员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帮助伤员尽快恢复健康。

    2010-04-16 16:37:03

    王羽:

    卫生部门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指挥和坚强领导下,按照有关预案和工作方案,与有关部门和军队、武警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继续调动医疗卫生力量,全力做好地震灾区伤员救治和疾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地震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全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2010-04-16 16:37:14

    主持人 华清:

    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4-16 16:43:18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目前,灾区有没有爆发疫病呢?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现在对伤员进行医疗救治之外,伤员现在的心理状况怎么样,有没有对他们在心理治疗方面有一些安排?

    2010-04-16 16:43:32

    陈贤义:

    对自然灾害,卫生局工作有三个主要的任务:一是伤员的救治,减少伤亡;二是卫生防疫,防止灾后大疫;三是心理关怀,稳定社会。卫生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防范措施防止灾后大疫的出现,防止突发事件的出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我们医疗卫生部门同志们辛勤工作,近年自然灾害之后都没有出现灾后大疫的情况。目前,在青海玉树灾区也没有出现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0-04-16 16:44:12

    陈贤义:

    这次抗震救灾工作,卫生部门将做到医疗救治、防疫监督的同时部署和分步实施。不同时期开展工作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也就是大灾之后无大疫,无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抗震救灾中,卫生部门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时特别重视两个“关口”,也就是“把好进口、管好出口”。抓住了三个关键: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做到“四个覆盖”,监测报告、防疫消杀、饮水饮食卫生以及健康教育。对重点地区、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环境采取重点措施;对于心理关怀和援助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卫生部派出了专家,对当地进行指导和支持,有力地开展心理的干预和心理的关怀。

    2010-04-16 16:47:09

    中央电视台记者:

    同样是地震,这次抗震救灾和汶川地震时的救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次主要的难点在哪里?

    2010-04-16 16:51:50

    王羽:

    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相比,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开展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时也有新的考虑。首先,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处高原,海拔近4000米,海拔高、缺氧等问题给开展医疗救援带来一定困难。因为来自低海拔地区的医疗队,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时,会面临缺氧、高原反应等问题。地震灾区温差大,夜间气温可以降到零度以下,比较寒冷,风沙也很大。另外,交通也不方便。卫生部4月14日晚上和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共同研究会商转移伤员方案时就发现,玉树周边没有大城市可以作为依托来开展医疗救治,和能全力抢救重症伤员的城市、大医院,只有西宁市的青海省人民医院和附属医院,距离800多公里。这一方面给医疗队人员进入灾区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也给转出病人带来一定困难,如果从玉树往外转运病人就得航空转移病人,或者通过陆路到西宁,再通过铁路往外转运病人。

    2010-04-16 16:52:23

    王羽:

    另外,地震后,灾区通信设备受损,联络不畅,给救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同时,当地的医疗资源损失严重,医院、卫生院的房屋基本不能用,比如玉树州的中心血站房子出现裂纹,里面的血就得搬出来;供电中断,就得使用送血车来保存仅存的血液,所以就不能把大量的血运送到玉树。

    2010-04-16 16:59:22

    王羽:

    还有一点,玉树是藏族自治州,受伤的群众大多是藏族同胞,我们在开展救援、询问病情等工作时有语言交流的不便,医务人员必须想办法克服。

    地震之后,周边省份反应很快,立刻派出了医疗队,卫生部也很快响应,拿出方案,组织全国的医疗队、救护车。另外,伤员很早就开始往外转运。在4月14日早上发生地震之后,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同志和副部长马晓伟同志立刻和民航、铁路、交通部门的领导同志共同研究,当天晚上就开始制定伤员转运方案。4月14日晚上第一批50多名伤员通过陆路从玉树转送到西宁。

    2010-04-16 17:02:00

    王羽:

    地震发生当日,接收伤员的医院准备早、启动早、部署早。西宁准备了2000张床,成都、兰州、西安等地也都准备了相应的床位,并且表示可以立刻接收伤员。14日晚上西宁开始接收,15日,成都、西宁、兰州、西安都开始大批接收转运的重症伤员。在整个病人的治疗和转运过程中,青海方面和接收转运伤员的各地医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10-04-16 17:06:5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8 19:2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