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干旱村庄寻水纪实:最小取水女童仅2岁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3-23 06:5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为6岁女童杨云润取水后挑着这两“桶”水回家,她需要走完这段300米的土坡才能到家。杨云润告诉记者每天她要挑水两次,每次6斤。在娃娃取水阵容中,最小的只有2岁半。早报特派记者 鲁海涛 图



  昨日,云南石林县鹿阜镇大石桥村,一村民背着一箩筐由当地县政府送来的饮用水走在回家的山坡上。 早报记者 鲁海涛 图


  东方早报(记者 于松 发自云南) 七彩云南,因水而兴。但这个春天,云南很缺水。
  据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披露,截至目前,该省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饮水困难群众已达700余万人。此外,一项官方分析预测数据显示,4月、5月该数字将分别达到951万和1014万。这些干巴巴的数字意味着:今年5月,云南每4个人中将有1人面临无水可喝的危险。
  昨日下午,早报记者来到了云南石林县大石桥村。该村距离县城约4公里,是石林县156个受旱自然村中的一个。据当地官员讲,大石桥村的受灾情况是云南几千个干旱村中“较普通的一个”,早报记者选择将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村庄作为样本,力求真实展现云南干旱村庄的生态群像。
  一个村庄的取水场景
  下午4时50分,距离日落尚有3个小时。然而,忙于活计的村民周家贵与妻子张秀英却放下了手中的劳动工具,准时出现在了家门口。
  15分钟后,两人抄起扁担和水桶,一前一后走出家门。在步行300米后,来到了村口的公路上。此刻,公路一侧停放了一辆消防车,车周围挤满了手提各式水桶的村民。
  周家贵等村民都是来取水的。自2月以来,他们就开始了这种取水方式。村民们说,大石桥村原本家家通自来水,然而自去年9月以来,石林地区一直少有降水,最终,靠雨水补给的蓄水池干枯了,全村200余人也就失去了水源。
  据石林县抗旱应急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徐勇透露,政府的消防运水车,每日下午5时准点将生活用水送到大石桥村的村口。石林县抗旱应急指挥部是一个原本不存在的部门,徐勇是从石林县水务局借调过来的,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抗旱”。
  在取水现场,除了中年男女外,六旬老人与几岁的娃娃也参与了取水阵容。一名60岁的老伯,用扁担挑起了100斤水,一走一停的走向了300米远的家中。67岁的阿婆杨琼珍,为了替儿媳妇分担重量,拎起了50斤重的水桶。
  4个孩童的举动更是引起了媒体记者的注意。首先进入早报记者视野的是一名6岁的女童,她叫杨云润,身穿黄绿色长袖衣、牛仔裤,脚踏一双粉色帆布鞋。
  吸引人的并不是她的这身装扮,而是搭在她肩膀上的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棍。该木棍的两端用线绳系着两个1.5L的饮料瓶。杨云润的父亲将装满水的这副扁担放在了杨云润的肩膀上。她随即挑着这两“桶”水,跟随大人迈上了回家的小土坡。这个斜坡有45度,她需要步行300米才能到家。途中,杨云润将扁担换了两次肩膀,步行100多米后,她的脚步开始踉跄。然而,杨云润还是挺住了。她伸出两个手指头告诉早报记者,她已经“挑水”两天了,每天挑水两次,每次重6斤。
  在娃娃取水阵容中,最小的只有2岁半。这名女童名叫杨慧,进入早报记者视野时,她身上已经担着一根成ren手指粗的小木棍,木棍两端用绳子系着两个0.5L的饮料瓶,瓶中装满了清水,跟在大人的身后,迈上了土坡。
  在采访中,早报记者将一空矿泉水瓶(0.5L)暂时放在了公路旁。但2分钟后,这个瓶子却出现在了一名男童的手中,里面装满了清水。男童名叫万祝阳,今年4岁,该瓶子是他的母亲毕秀芳拾起来灌满水交给他的。毕秀芳的目的仅仅是能多装回0.5L的生活用水。万祝阳很兴奋,抱着这瓶水绕着消防车来回跑了一圈。
  一个村庄的争水历程
  在取水现场,一名身穿深色长袖衣的男子主动与早报记者搭讪起来。他叫张全才,系铺兵村委会的副主任。张全才说,铺兵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大石桥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全才透露,铺兵村委会共354户1104人,872亩田地。但今年,872亩田地只有150亩长出了庄稼,“有收成的,不足80亩”。张全才说,只有80亩地有收成,他很痛心,但与其他受灾的村委会相比,这一数字却是幸运的,“很多山上的村子,甚至连一亩地都没收成。”
  张全才指着公路旁50米远的小河水,80亩田地的收成,全靠着这条穿越村庄的河——几湾河。该河发端于山间的泉水,是石林县六大河流之一。
  早报记者发现,这80亩田地,都是靠近河边的低洼田地,村民们说,这都是他们用水桶等工具,一瓢一桶地舀上来的,“不容易”。
  周家贵等村民说,他们将消防车的水作为生活用水,将几湾河的水用来供牲畜饮用。然而,围绕这条河,张全才却说出了两段争水往事。
  张全才回忆,2009年12月份,因干旱,村民们就断绝了自来水,无奈下,村民们开始将几湾河的水当作生活用水。因河水浑浊,他曾去政府反映,希望政府能查明河水是否适合人类饮用。2010年1月以后,石林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在取样化验后,紧急通知该村,几湾河的水不适合作为生活用水,不久,村民们等来了消防水车。
  昨日,大石桥村下段的几湾河,已经断流了。张全才说,这条河流此前是一年365天流水的,但自今年1月份以来,几次出现了断流现象。
  不过,在进一步的采访中,早报记者获悉,几湾河断流,除了水量减少外,还有另一重要的原因:村庄争水。
  张全才说,从上游到下游,这条河分别经过了秧草凹、小西村、三家村、铺兵、大石桥等5个自然村。此前,因用水充沛,村民们任凭河水自然流淌,但受旱以来,这一原始的状态却不复存在。
  为了供牲畜饮用与灌溉农田,上游的村庄开始围坝截流,历经4个自然村的围坝后,抵达大石桥村的河水就所剩无几了。为留住宝贵的河水,大石桥村也采取了截流的方式。然而,这样一来,大石桥村下游的村庄,就很难从几湾河获取水流了。
  在采访途中,早报记者发现,石林县的很多河流已经干枯,没有干枯的河流,在一些流段也被人为地截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23: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