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们物业获一个全国奖项,来取经的外地政府官员络绎不绝。如今,这么好的房改模式,来考察的外地政府3年只有一个。这非常不正常!” 面对国内一拨又一拨远道而来进行调查的记者,邵明喜悦之余,不由得流露出忧虑。
邵明是江苏省淮安市房管局局长,“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的首创者和践行者。所谓共有产权,简单说就是,政府出50%或30%和你凑份子买房子,并按出资比例拥有对应的产权。5至8年后,你只要将政府出的那笔钱还了,房子就全归自己了。
邵明所创的这一住房模式,3年让淮安中心城区814户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搬进了新居,并杜绝了传统经济适用房中的假穷人等诸多弊端。
“共有产权”住房模式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肯定,并有望写入目前正在起草的《住房保障法》。
但如此好的模式,很多地方反应冷淡,甚至批评不可行。“原因很简单,这一模式会触犯到一些团体和个人的利益。”邵明直截了当地说。
6万多元买套两室一厅
从春节前搬进新房后,45岁的康建梅每天都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她是一个肢体残疾三级的残疾人。3月18日晚,记者走进她的家时,她正拿着拖把一瘸一瘸地擦着白色的地板砖。
康建梅对新房爱惜到了极致。不过,这套建筑面积只有59.09平方米的新房,她只拥有70%的产权,另外30%的产权归淮安市住房保障中心所有。
2009年8月,居委会主任找到康建梅,政府在主城区向非拆迁家庭公开供应300套共有产权房,这一区域临近当地最大的市民公园和重点高中,并且,政府规定这些房子的价格比周边房价低10%。
与购买传统的经济适用房方式不同,申请者只需要出一部分钱,就可以和政府共同拥有房子的产权。按照规定,像康建梅这样的低保困难家庭,只需要拿出总价的50%或70%,就可以搬进新居。得知这个好消息,康建梅和同是残疾人的丈夫兴奋不已,当即在居委会填表申请。
仅过了一个多月,康建梅就被通知去交钱选房。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距市中心8公里,单价每平方米2235元,加上税费,整套房子总价12万多元。康建梅和丈夫都没固定工作,平时靠摆摊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全家一个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按照规定,他们可以选择50%的产权,即首付6万元,但康建梅夫妇选择了70%的产权,一次性交了8万多元,“一半是亲戚借的,这样5年内,就可以还掉政府那30%的钱。”康建梅说。
去年10月,康建梅如愿拿到了房屋钥匙,简单装修后,于春节前入住。
与康建梅相比,其对门的邻居郑楠芳则选择了50%的房屋产权。
47岁的郑楠芳早年从纺织厂下岗,和23岁先天性智障瘫痪的女儿相依为命,以前一直住在单位十几平方米的破旧公房里。
“我申请经适房多年了,但一直没结果。”郑楠芳三番五次去居委会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材料还需要通过区、市两级主管部门的审批。
等了许久的郑楠芳逐渐淡忘了此事。但2009年年中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郑楠芳,她的名字上了报纸的政府公示,已经被批准购买共有产权房。“当时算了一下,周边房价是2500元左右,而这套面积59.09平方米的房子只需12万多,出一半是6万多,条件很优惠,我说什么也要筹出这笔钱来。”郑楠芳选了一套一层的房子。
新房子采光特别好,望着瘫痪的女儿可以在家中晒太阳,郑楠芳特别感动,“太感谢政府了,不然我们母女俩还在老房子里遭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