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踪百亿善款流向 运费承担问题目前仍悬疑
--------------------------------------------------------------------------------
2008-05-26 07:2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程恳,上海某NGO(非政府组织)负责人。
5月22日,是程恳来到四川灾区的第八天。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三天,程恳就与上海另一家NGO组织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合作,征募了志愿者前往四川灾区进行人道救援服务。在联系了数家企业,并进行街头募捐之后,他带着6万元善款和购买的药品,来到灾区。
从“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向灾区的捐助一直处于一种自发的冲动状态,各级民政部门、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NGO组织、现场甚至还有捐赠台。“渠道实在是太多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程恳认为,此时除了相信自己,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5月22日12时,全国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共计214.16亿元。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捐款捐物首次突破百亿元。
那么,数额如此巨大的款项究竟是如何下放到灾区的呢?
多方出动
陈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红”行动(以下简称“中国红”)紧急项目组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她已经两次参与“中国红”项目组的行动,将救援物资送到四川灾区一线。
第一次是5月14日,灾后第三天,“中国红”项目组工作人员在四川地方红十字会的配合下,分两队前往受灾严重的彭州龙门山一带和与北川隔山相邻的安县,将9车共计90吨价值340万元的物资运送到灾区,分发给受灾群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