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会热点话题聚焦:公立医院如何改为"公益性"医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3-11 11:5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图片: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Jiabao总理强调: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将“公益性”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对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无疑是个福音。不过,公立医院向“公益性”的回归之路之上仍有许多难题尚待破解。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进行“会诊”。

    "病有所医当问谁"——百姓对公立医院改革寄予厚望

    “小病抗、大病挨,实在不行再往医院抬”,这句戏谑之语一度是中国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写照。不过,这一现象在中国有望消除。此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最受百姓关注的亮点无疑是向“以药补医”开刀。

    破解“看病难”需打破公立医院一统天下格局

    医改专家认为,如果不放松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就无法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无法破解看病难且贵的“世界性难题”。
公立医院向“公益性”回归需迈“三道坎”
    第一道坎:财政投入缺乏成“难以承受之重”

    近年来国家在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大多流向城镇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院获得的财政支持实际上很少。即使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也会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费、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手段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其结果必然是“换汤不换药”。

    第二道坎:医院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不高

    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多龙治水”,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却管得过多。在一些医院,上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投入,院长一个人就说了算,投资的可行性、收益率、风险性无人制约;反过来,医院要想引进一个人才或处理一个消极怠工的职工,院长却做不了主。

    第三道坎:医疗资源配置“头重脚轻”

    人才的缺乏是基层医院面临的最大困境。医疗资源配置上的“头重脚轻”使一些乡镇卫生院生存运转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卫生院不得不采取“多开药,开贵药”维持生存,而这样做的后果又使基层老百姓对基层医院大失所望,纷纷涌向城里的大医院。



代表委员建言:如何啃下公立医院这块“硬骨头”?

    建言一:不能再搞“GDP式”评价方式

    每到年底,许多公立医院就刮起攀比风,院长们的‘政绩’就是谁赚的钱多。公立医院如果继续攀比利润,搞‘GDP式’的评价方法,就会产生乱象、怪象。”代表建议,只有坚持公益性才可能出现一系列“回归”。

    建言二:“管办分离、医药分开”亟待建立

    我国将推行药品“零差率”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此举将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产生深远影响。代表委员们指出,切断医务人员和药品收入之间的联系有望遏制趋利性,降低群众用药开支。

    建言三:把更多公共医疗资源向基层配置

    要靠加大投入,使农村和社区医疗水平真正提高。同时,社区卫生院与大医院的联动,不能只是大医院派专家坐堂,收取高额挂号费,各家按比例分成,而要真正体现公益性,把基层卫生院的水平切实带起来。

    特别推荐:

    链接标记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    链接标记会议直播系列

    链接标记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16:54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