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实现中美战略互信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匿名  发表于 2004-10-10 15:32:07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实现中美战略互信
<br>
<br>
<br>
<br>--------------------------------------------------------------------------------
<br>2004/09/01   
<br>
<br>王义桅
<br>
<br>冷战结束以后,在美国政界和学术界,长期存在“中国威胁论”的市场,白宫、国防部鹰派将中国视为美国长远战略对手。与此同时,由于台湾问题的恶化,美国不断售台先进武器,这在大陆看来是鼓励、怂恿“台独”的挑衅举措。
<br>
<br>在中国的战略家眼中,美国机遇论有越来越为美国威胁论所取代之势。近来不断有强硬声音称面对“台独”严峻局面,中国不惜与美国进行战略摊牌,甚至不惮于与美进行核大战,并非意外。
<br>
<br>鉴于中美都是核大国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舆论担心核对峙的可能,当年随着冷战终结而退出人们视野的相互确保摧毁(MAD)逻辑再次回到人们话题中。
<br>
<br>最近中美台军演强化了这一认识。两岸都在强调“能战方能言和”,这似乎回到几千年前的人类逻辑——如果你要和平,请准备战争。如何超越冷战思维,使中美关系逻辑从准备“最后一招”到“追求最好”,必须建立起在台湾问题上中美间的战略互信。
<br>
<br>均势vs优势
<br>
<br>中美思维逻辑的软冲突,是均势相对于优势的思辩。中美从战略伙伴到战略潜在对手演变,除了陈水扁的刻意挑唆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美两国不同的战略思维逻辑引发的软冲突。(历史上不乏弱者引发强者对抗的例子,如英法间的“法绍达危机”。)
<br>
<br>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同时不放弃使用武力,其解决思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逻辑,即只有大陆足够强大才可遏制“台独”。
<br>
<br>相反,陈水扁争取在优势向大陆倾斜前走向事实独立,致使两岸间极不信任。其五二○就职演说,便明确称未来20年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是台湾走向民主繁荣即独立的机遇期。
<br>
<br>美国由于体制和传统限制,不得不卷入提升台湾对抗大陆的一方,中美间的战略不信任由此强化。在台海问题上,美国声称的逻辑是“均势和平论”,即美国旨在扮演“离岸平衡手”(offshorebalancer)角色,成为维护台海军事平衡、定义台海现状的警察与仲裁者。
<br>
<br>但江**2002年底在美国的克劳福德农场对布什建议中国撤走部分福建地区导弹换取美国停止出售武器给台湾时,遭到断然拒绝。证明美国在台海局势上坚持“均势和平论”的虚伪。
<br>
<br>这令中国非常失望。更本质的失望是,美国在不断售台先进武器、强化美日台军事同盟同时,以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的空洞承诺来安慰大陆。
<br>
<br>必须指出,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同于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而在“一个中国”政策外,其实还有“一个台湾”政策。“一个中国”是虚,“一个台湾”是实。在中国看来,美国的反“台独”表态是策略性的、不诚心的,支持和平“台独”是战略性的、本质的。
<br>
<br>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美国由于冷战期间的法律和体制约束,越来越陷入与中国的软冲突之中。管理和经营好中美关系,关系世界和平福祉,不能靠陈水扁的清醒和悔过,而要靠中美双方的有识之士。
<br>
<br>中美的战略误解
<br>
<br>中美间的战略误解,不止限于台湾问题。朝鲜核问题上亦然。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楚:六方会谈推动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结束半岛冷战,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进而推动亚洲一体化和亚洲崛起,以此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依托。但是美国对中国并不信任,许多美国的报道和学者文章称,中国在打朝核牌,甚至以此与美就台湾问题作交易。
<br>
<br>更有甚者,布什政府内部的分歧更加深了对中国的误解。国防部、国务院、白宫,甚至国务院内部都有不同主张致使美国一再错过与朝鲜达成初步协议的机会,客观上为朝鲜赢得了加速发展核计划的时机。布什政府内部的分歧不仅使美国国家利益受损,而且经常向外界传递错误和模糊的信息,给世界带来了不安。
<br>
<br>最近,美国又有人在叫嚣打伊朗,就是明证。美国权力制衡与内部严重分歧使美国战略意图不明,使世界无所适从。这是下一届美国政府所应极力避免的。
<br>
<br>体现在对中国的判断上,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对美国而言有积极意义,它传递给美国的基本信息有两条——中国在未来20年内不以挑战美国霸权为发展宗旨;中国在未来20年内愿意维持台海现状,不急于解决台湾问题,以“防独”而非“统一”为主要任务。
<br>
<br>这两条信息对美国都是正面的,但美国当权派对中国有深刻的不信任,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和战略机遇期提法是借助美国陷入中东和反恐战争泥潭加速发展自己的策略,并非真正反恐;中国也许可以实现和平崛起,但崛起之后不见得是和平的,因而抬举印度崛起模式,贬抑、质疑中国崛起模式。
<br>
<br>在和平崛起问题上,美国注重结果,而中国强调过程,这是两者思维模式不同的客观表现,也是缺乏战略互信的必然结果。更一般地说,这是美国习惯从最坏打算这种思维定势的产物。
<br>
<br>令人回味的是,邓小平当年在回答国外记者就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提问——“为何是50年不改变香港体制”时,说“50年是过渡期;50年后,我看也就没有必要变了”。因此,中国若能把握好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和平崛起,崛起之后在和平轨道上也就是“完全的、可核实的、不可逆转的”(CVID)了!
<br>
<br>战略互信是未来关键
<br>
<br>如果中美双方都完全按自己的逻辑行事,不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只能重演冷战时期美苏间的“安全困境”。台海间的军备竞赛和军演,就是论证。
<br>
<br>美国售台先进武器,无疑是火上浇油,对美国而言也是饮鸩止渴。美国将来会不断认识到这一点,即两岸间的军备竞赛不利于中美战略关系的稳定,最终不得不导致中美战略摊牌。
<br>
<br>美国自豪于自身的民主制度,但也要一分为二:当年,国内政治纠葛使美国那么晚才撤出越南;军事-工业联合体、游说政治、竞选政治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越陷越深,看不出有拔出的迹象。
<br>
<br>在台湾问题上,中美皆为国内政治所累。中国的国内政治导致一种被美国标识为“民族主义”和反美情绪越来越限制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展示柔性手段。
<br>
<br>可以说,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都陷入了不诚实的怪圈:中国对其老百姓只讲中美间有“一个中国”共识和“三个公报”;美国对台湾和国内(尤其是国会)则讲《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 台湾局势已经不同于以往,美国的战略模糊政策可以说不断失效。在我看来,目前是到了美国将“保证不迫使台湾走向与大陆的谈判桌”改为“保证不为台独改变现状而引发的片面后果负责”的时候了。
<br>
<br>当前和未来几年台海局势的严峻局面,要求我们以大智慧而非小聪明、以长远后果而非短期得益慎重处理之,建立起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互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3 20:1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