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超 吉林 记者
马英九终于接任了党主席之位,人们更关心的是马英九担任主席后,两岸关系的发展会是怎样的。首先是国共论坛是否继续?马英九会不会以党主席的身份登陆?目前,这个问题有了答案:荣誉主席吴伯雄会继续带领国民党参加国共论坛,荣誉主席连战会继续代表台湾方面出席国际非正式会议。看来,马英九登陆还有待时日。那么,马英九担任主席后,两岸是否能启动政治对话就是唯一值得关注的问题了。
关心两岸关系的人肯定都会注意到,两岸对于政治谈判何时启动的问题是存在分歧的。大陆方面认为,两岸政治对话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循序渐进着手做一些准备,营造氛围了。而马英九及其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却一再表示政治对话时机还不成熟,应该遵循“先经济后政治”的规律,等马英九第二个任期再涉及政治对话问题。人们期待着马英九任主席后在态度上能有所改变。
10月18日,国民党通过台湾“国安”高层释出两岸对话三前提:两岸必须先完成“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和“金融监理备忘录(MOU)的签署,并在台湾内部达成共识,以及获得国际社会接受才行。对于国民党这样的表态,我个人是极其不认同的。我认为这样的表态不能解决两岸的政治对话分歧,更像是拖延两岸政治对话的搪塞之言。因为三个条件是毫无道理的:
第一,国民党方面认为两岸应该先完成经济协定,是基于“先经济、后政治”的思想。但是两岸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从来就不是绝对独立的,包括经济交往在内的两岸一些交往都是有一个政治前提的,那就是“九二共识”。而“九二共识”的内容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而从最近的台湾当局几次表示两岸经济协定“不涉及”一个中国。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个人认为台湾当局已经破坏了两岸经济协定的政治基础,有可能给两岸经济协定带来变数。也就是说,台湾不承认一个中国,大陆为何要给予台湾优惠的经济协定?此外,并非只有大陆方面才有两岸政治对话的需要,对于台湾方面来说,已经成功参与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这是两岸在政治上达成默契的结果。但是,这样的默契不可能广泛存在,台湾想继续拓展所谓的“国际空间”,必然要通过两岸政治对话。由此看来,两岸的政治对话应该同经济谈判一并展开,这样才能保证经济谈判更加顺利。
第二,从马英九当局上台以来,两岸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先是马英九重申“九二共识”,然后是开放“三通”、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开放陆资赴台等等。但是,这些有关两岸关系改善的政策哪一样是先获得台湾内部共识的?马英九重申“九二共识”,民进党骂他“卖台”;开放“三通”,民进党骂是“特洛伊木马计”;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民进党骂是“将间*引入台湾”;开放陆资赴台,民进党骂“有一天101大厦会挂**旗”。马英九当局应该清楚,台湾政治形态就是如此,在两岸关系改善上不可能存在什么共识,除非民进党改弦易辙,但是目前看不出来民进党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再说,将两岸的未来寄托来民进党的改变上,既不现实,也是非常可笑的。事实证明,国民党顶着民进党的压力、在台湾内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推动这些改善两岸经济关系的政策都是正确的,都是有利于台湾人民的,都是民进党后来没有办法反对的。既然在改善两岸的经济关系上台湾岛内没有共识,国民党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为什么到了政治对话上就一定要有不可能存在的岛内共识呢?
第三,台湾当局认为两岸政治对话要“国际社会”能够接受,这个就更不符合情理了。首先,两岸谈判是一国内部的事情,别国根本无权干涉,为什么管他们接受不接受?再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以来都声称希望看到台海和平,也许两岸走向统一的结果是美国等所谓的“国际社会”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无论两岸以后如何,但是展开政治谈判是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的,国际社会有何不能接受?
由此看来,台湾当局所谓的“三条件”无非就是阻挠两岸政治对话的搪塞之言。至于为什么国民党要阻挠两岸政治对话呢?无非担心民进党给他扣上红帽子,怕影响马英九连任。国民党如果没有如此魄力,那么到了马英九第二个任期一样不敢完成这样一个历史使命,因为他们还会怕马英九接班人无法赢得2016年选举。如此精于算计、小肚鸡肠,不是一个伟大政党和伟大政治家的所为,而伟大的政党和伟大的政治家是不怕诟病的,是有干出大事业的魄力的,是能够赢取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的。
奉劝台湾当局和国民党,不要总是从马英九个人地位和国民党的利益算计,而是从台湾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应该做的事情。积极展开两岸政治对话的准备工作、营造两岸的氛围和舆论,才是正确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