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颇须体味的**访台前后与台海此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4 13:4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颇须体味的**访台前后与台海此后
**已然离台,八八台湾遭自然界的“自然台风”水害后,由民进党始作俑上演的这场**来台的“政治台风”闹剧,也终于黯然收场。回顾起来,这场“人为台风”闹剧的戏剧性颇强,其蕴含的意味颇深,或许在不少方面值得两岸的人们深思和在今后的行动中参考。
这里拟一析**来台前后形势与台海此后如何行事。
一、**来台闹剧:颇具戏剧性且耐人寻味
**本次来台前,台湾遭几十年来最大风灾,民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巨大,救灾和重建任务艰难,执政者受责颇重。此时,绿营突然出招,要邀**来台为灾民“祈福”。据说,台府院执政党方面第一时间颇为气愤,“认为在野党在不恰当时间点给政府出难题”,但出于种种考虑,国民党及其执政团队可能是为难的、还是较快的同意了让**来访。
应该说,这样同意“台独”请“****”来台,是对大陆反对台、藏“独”一贯立场的无视,也是国民党自己对“独”之态的一次重要表现。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对国民党哪怕“以其党之道,还问其政此策”,这次的如此动作,与国民党应有的对“独”立场是否相符?确是问题。
同意**来台必然影响两岸关系,应在台决策者决策时可以预计之列。但不论其决策时还预计了什么,台执政团队还是同意了**来台。
十分自然的,同意**来台的决定一经公布,就遭到了大陆方面的严正反对。
可能始料不及,至少绿营恐怕没有想到、弄巧成拙的是:**在台期间,抗议如影随形。请看——
**赶搭高铁南下时,上百民众守住高铁站对其呛声,手持抗议布条纸板,喊声震天;
**高雄法会遭宗教人士抗议;
逾十民间团体到民进党总部抗议;
台湾少数民族灾民拉条幅抗议;
台民众抗议时拉条幅“大陆救灾时,**在那(哪)里?”
台媒体称民进党邀请**来台系政治勒索;……
而台高雄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也认为,****这次不应该来台湾。星云大师还具体指出三点:
第一,**是个宗教人士,要来台湾,理应由宗教界邀请。用政治人物、政治途径来邀请,他就变成政治人物了。而这次并不是宗教界邀请的。
第二,这次灾情如此严重,**要来,应让救灾的地方来邀请。没有受灾的地方邀请他,就是宗教之外的政治操弄。
第三,邀请程序不对。正因为程序不对、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来了就会发生问题。
特别有戏剧性的是:由于邀请的负面反应不在绿营预期之内,民进党县市长竟然推脱责任,将主动邀请说成被动邀请,以望降低负面反应的冲击,从而上演了一段绿营和**方面“双推磨”的戏,还外加一段除了陈菊之外,其他几名县市长都拒绝出面见**的“叶公好龙”戏。
有评论认为,马英九隔天就放行**来台,是将话题踢给了民进党方面,但此处理**访台的手法轻飘而短视,缺乏执政党应该具备的大局观和战略视野。而以台湾民众和舆论的政治解读能力,自然懂得陈菊邀访**来台的目的和动机。虽然民进党从中央到地方都极力消毒,甚至打电话到电视台Call-in节目解释要平常心看待,“要有人道精神”,但事态还是超出了陈菊方面的预计,不但之前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反而因为过分的政治炒作和对台民众实际利益的损害,**来台还是在一些人的意料之外激起了一片挞伐之声,恐怕对年底县市长选举和2012的中期布局也造成负面影响。前后一周不到,台湾已从颇有人想沾**光,变成惟恐避**不及。民进党这次“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二、如何看**来台“戏”中之深意?——“有请”、“有允”、有警,也有欣慰
这次**来台,成为一波三折之戏,此中可说蕴涵深意。
首先,应该说,民进党“有请”,国民党执政团队随即“有允”,虽然马团队处境有难处,但此没有原则和底线的行为,于己有“理不顺”之虞,对大陆也有违“九二共识”之点,难于自处与他处,难于自我解释和开脱,让人不能不惋惜乃至警觉。
再者,**本次来台,虽然在野党会操作、执政团队有无奈,但民众不可蒙,民意不可违,成为最大看点和亮点(也是**本次来台政治效应的转折点),也应、也会给各方留下深刻印象和感到欣慰。
这就是:台湾各界和民间团体与民众,看穿民进党政治伎俩,用对**在台期间如影随形的非议、抗议,表达了对民进党假人道关怀与宗教祈福之名,将灾民的苦难工具化,以换取自己政治利益的可鄙行为的批评与反对。并表达了反对台独与****,警惕其合流影响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可贵民族情感与警觉。
三、台海此后如何行?
综观本次**来台情势的戏剧性变化,之中有值得两岸的人们深思和在今后的行动中参考的地方吗?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首先,大陆方面更应看到,确应坚持两岸和平与扩大互助交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次**来台的政治风波,在台湾民众的积极有效参与之下得以向良性方向发展,恐怕可以说,正是近年来大陆坚持两岸和平与扩大互助交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结果。——交往使得更多的台湾民众加深了对大陆的了解和理解;也使他们在风灾之后、**来时,有了认识和比较的参照系,使他们会发问“大陆救灾时,**在那(哪)里?”
同时,人们可能还应该看到,在两岸和两党、多党的今后交往中,更应关注台方及执政的国民党的对“独”之态。更应注意,目前在两岸关系上,制“独”当为首任。
两岸关系要发展,但大陆须看台“独”态而行。需要交往互助,也需要掌握分寸、把握“度”,有理、有利、有节,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文磬)
个人学术主页网址——
http://t5105.crcoo.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
发表于 2010-2-4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被绑架的政府,就是因为声音太多,反而无法专注。为何声音太多,只是选择的权利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1:0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