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马英九“看到CN*民调,我深刻检讨”
有感于马英九“看到CN*民调,我深刻检讨”
作者:肖永国
马英九2009年8月18日下午率领主要政府负责救灾的领导人召开记者会,对救灾疏失向民众道歉,并表示愿意概括承受责任。原本做为责任政府对执政失误向人民道歉是一件有利于民众理性认识马英九政府的好事。然而,在台湾民众听到马英九说“看到CN*民调,我深刻检讨”的话时,我却很难过。
马英九所谓的“CN*民调”是指莫拉克重创台湾后,由于马政府危机处理慢半拍,引来许多批评。美国CN*在举办网路投票,询问网友马英九该不该引咎辞职?截至17日下午,已经有高达8成2的网友,投下赞成票,“总统府”网站甚至遭到网友灌爆,痛批错误政策比贪污更可怕。
马英九做为台湾地区民选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如果说在水灾发生之前不能预防是因为“天气预报不准确”、水灾发生时不能到场是因为“没有想到相关责任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那么马英九对于水灾发生后造成台湾重大损失和问题该承担责任的时候,居然是为了一家国际媒体的民调!
马英九简直荒唐透顶!!
马英九或许说的是一句心里话,但反映的却是马英九以国际舆论做为是非或责任导向的执政理念。这才是马英九当局为台湾民众带来的最大政治悲哀。
责任政府的根本在于“以民为本”、“为人民负责”,哪能以国际舆论或国际评判为准则或导向呢?看来,有人说马英九是“看电视救灾”并非空穴来风。
马英九以国际舆论做为是非或责任导向的执政理念并不是第一次。
2009年5月马英九获悉某国际组织对全球贪腐政府排名中,台湾政府排名落后于中国大陆后,迅速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限时肃贪”的政治命令。一时间,马英九的“勃然大怒”被视为“文王一怒天下安”。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如果以此做为马英九的“前车之鉴”的话,马英九此次在“88水灾”面前决心“痛改前非”的政治意愿,恐怕也会落空。
自马英九当选以来,大多数两岸民众都不曾怀疑过马英九的人品和道德。“马英九是个好人”、“马英九是个君子”应该是民众对马英九的基本评价。可是“好人”或“君子”却未必是一位合格领导人的“充分条件”,而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 因为一旦“好人”或“君子”遭遇“为人民负责”的脱序,无论是能力还是理念,在这些“好人”或“君子”的领导下,民众的生活都将成为人民的噩梦。
马英九自执政以来,都缺乏对台湾内外主次、轻重、缓急的政治把握,却始终以国际舆论或国际评价做执政的最高准则,一直都忽视了台湾执政当局必须面对的台湾内外的“变局”:
1、 陈水扁政府遗留“贪腐乱局”;
2、 两岸关系存在的“政治变局”;
3、 “两岸周边”持续的“政权危局”;
4、 台湾传统的“治理烂局”;
5、 台执政队伍的无序、低效的“政治困局”;
凡此种种的“变局”,都对应着马英九执政能力中“不善应变”的“先天不足”。如果马英九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的话,一定会通过对执行团队的选拔和组织上予以弥补。然而,马英九的偏执个性却选择了与他“同质”的执行团队,导致马英九的个人优势被无限放大,以至于让马英九有足够的理由做“全民总统”或“历史地位”美梦的时候,马英九的个人缺陷同样被无限放大,以至于遭遇突发事件就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就是政治管理中的“共振现象”或“同质现象”。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能够引以为傲的成绩,无一例外的都是“前辈们”留给他的“政治顺局”或“政治成果”。这些政治成果之所以表现的“光芒万丈”是因为马英九有一个“糟糕透顶”的陈水扁当局做“政治参照物”。可是,一年过去了,马英九执政的第二年,台湾民众会以马英九的第一年做为政治参照物,马英九坐收“历史红利”的时期会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马英九需要依靠自己创造的格局和规划,形成具有“马英九特色”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成果”。所以,严格地说,2009年才是马英九的“执政元年”。
真心为马英九执政当局着想,马英九除了要在当前全力以赴地做好救灾、防灾及灾后重建的工作外,还要重新审视未来至少一年的时间里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社会灾害”和“政治灾害”,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马英九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在深入调查和研究台湾内外实情的基础上,转变执政理念,摒弃以国际舆论做为是非或责任导向的执政理念,在充分应对台湾内外诸多“变局”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台湾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切实执行“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观念外,应该突出“遵循人民的意志、以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为方向、为人民负责”,脚踏实地为台湾人民谋福祉、为两岸发展创和平、为中华民族求统一。
倘若如此,马英九还是有希望的,台湾人民是有福的。但是,马英九却很难做到。
无论马英九能否做到,做为同胞,我们只能说:加油,马英九!
附件
有感于马英九“看到CN*民调,我深刻检讨”.doc (29.5 KB)
2009-8-18 17:34, 下载次数: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