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两岸关系正在积极发展,照目前发展势头,两岸最终实现完全统一是可能的,在实现完全统一之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尚需一段时间。然而我们需要分析清楚,当前台湾方面对于两岸深入发展的实际行动迟缓是制约两岸进一步和平发展的障碍。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台湾方面对于大陆的对台策略掌握是清晰的。2009年8月4日台湾“陆委会”在最新的“大陆情势”分析报告中指出,由大陆领导人与涉台官员、涉台智库等近期的发言和做为来看,大陆方面对两岸政治对话应已开始着手准备。这一条信息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马英九执政当局一方面对大陆的对台策略是清楚的,另一方面对大陆提出的不合胃口的要挑选,还有一点就是马英九执政当局是在积极准备还是消极应对。
其次,务实的探讨是最重要的,怕的是拒绝与回避。这对台湾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结束两岸政治对立是一个积累共识、创造条件的过程。两岸双方应不断探讨、实践消除两岸政治对立的路径,塑造两岸命运共同体,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汇聚力量。两岸政治分歧虽然始终存在,但化解和结束两岸政治对立的路径已渐明朗,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已有了良好的开端。 两岸要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两岸交流商谈、初步经济合作中“聚同化异”。两岸还可就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先易后难地启动两岸军事安全互信协商。
第三,台湾方面的有识之士对于两岸统合有明确的认识。台湾大学政治系名誉教授张麟征指出,两岸关系现在虽然峰回路转,但最大的难题还是认同问题。两岸双方与民间应采取积极作为,割除“台独”与“独台”的野草,播下和平统一的种子。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教授蔡玮表示,两岸要共同培养主张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新生力量,应通过各种方法,多渠道、多面向、多层次地建构、强化包含共同未来认识的两岸命运共同体。
第四,要实现两岸的最终统一,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快速的磨合。2009年8月10日台湾红十字会总会会长陈长文在香港表示,去年起,两岸无论在经济、文化、民间往来都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发展。两岸民间交往现阶段已非常热络,两岸人民同根同种、同文化、同血源,两岸人民早已结合起来。两岸关系的需速发展必然要求台湾跟上发展步伐。磨合是重要的,关键的一点就是把磨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破解,不留死角。
第五,两岸的交流大潮不可阻挡决定了两岸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2009年8月10日周锡玮在香港表示,两岸三地将在世界建立一个最强大的经济体,这是必须形成,也不可能跟这个趋势对抗。当整个两岸合作的产业、机制已经形成,而这些合作都带来好的、正面的效果,就不能改变这些机制。但是,如果这个潮流建立得不够大,不够稳妥,则会面对很多挑战。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具体的合作模式。只有把机制建立起来,就不会因人设事。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讲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话,不就事论事。他们是回避大潮流,也将会被大潮流所淹盖。也就是说,两岸大交流需要稳妥,既然需要稳妥,就需要稳妥的措施。fficeffice" />![]() ![]()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是台湾对大陆开放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在实际操作来看,还有很多问题。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马英九执政当局对促进两岸交流,发展两岸关系的脚步上不够快,处理问题不果断。实际上只要有利于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政治议题都可以摆上桌面探讨,暂时破解不了的,我们可以继续探讨,抓住不放。条件成熟的东西,就尽快做出决定。比如和平协议,能把两岸老百姓的心彻底热烙起来,这对于台湾无疑是一个金钱都买不到的保障。也就是说,积极的态度最重要。
如果说要在两岸和平发展与两岸统一找个分界点的话,这个分界点之前需要两岸建立约束性的保障机制,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要形成这个机制,就需要达成各项协议,就需要建立各方面的互信,就是需要深入彻底地改善台湾政治环境。
台湾尤其没必要对美国的认可与支持感激涕零。在两岸事务上,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更有智慧处理好。如果台湾任何执政当局能把这个口堵死,那么两岸互信建立就易建立。完全依靠中国人民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要贯彻到底。如果不这样,保不准台湾民众中再出来个左右台湾政局的汉奸,那对两岸关系的冲击是深远的,无疑置台湾人民的安全于不顾,置台湾的经济大局于不顾,这都是极其危险的。
这个分界点有几个特征:
1、 两岸形成实质性命运共同体。
2、 两岸交流无障碍。
3、 两岸的政治互信基础牢固。
4、 台湾人民对“一个中国”的正确认识形成广泛共识。
5、 中国稳妥地形成自己的实力。
6、 美国彻底的放弃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
从这个格局来看,马英九执政当局做的明显不够,不够的所在之处主要是:
1. 疑虑,困惑。对大陆的真诚存在质疑心理。
2. 对美国的依靠源于未看清美国的本质。美国的本质就是维持其对中国崛起的遏制战略。
3. 对美国的过度安全支持的信任撕裂了两岸的和平互信。信任美国的安全保护,徒增两岸分歧。要把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从实践中废除。
4. 两岸关系要和平发展,马英九执政当局以及台湾人民理应接受大陆人民提出的合理的要求,因为所有的要求目的只有一个:为两岸永久和平发展。
当然在两岸关系深入交流过程中,马英九执政当局包括台湾政治环境会出一步步有量的变化;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有互信机制的建立,稳定交流协议或者机制的建立,但这仍然不是质变。质变需要以中国大陆的发展势头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深度确定,而分界点确定的决定力量本质上取决于台湾对大陆的开放的幅度广度以及基于此的两岸交流融合程度。
在分界点确定之前所有的问题两岸都可以敞开探讨,当然这个分界点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也就是说,台湾任何执政当局都无力阻挡。君子和而不同,大体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有小人作祟,两岸中国人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消除任何障碍。所以这个分界点的形成是既是客观要求,更需主观努力。台湾任何执政当局不顺应这个潮流,那就是自取其亡。台湾人民暂时看不到这点不要紧,依靠时间慢慢催化,马英九执政当局理解不了就会导致马英九执政当局全盘皆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