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湖科技園區
坐落於臺北都會地區之內湖科技園區,是首座因勢利導,由民間投資及政府放寬產業進駐而發展出來的都會型高科技園區,園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健全的生活機能、活絡的交通網路、先進的資訊脈絡、高效率的專業服務窗口,吸引包括製造業、資訊、通訊、生技、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並引進企業營運總部之進駐,園區已發展成為聚集豐沛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科技重鎮。
園區範圍
(一)園區範圍包括內湖路一段、港墘路、瑞光路、民權東路六段、舊宗路二段、堤頂大道二段所圍地區,行政區屬西康里、港墘里、瑞光里、湖元里之一部分。
(二)園區土地面積計149.72公頃,產業用地占81.95公頃,包括:
科技工業區B區:為原計畫第二種工業區,分布於高速公路以南、行忠路以北地區,目前以設置汽車修護、保養等使用為主,面積13.43公頃。
科技工業區A區:為原計畫第三種工業區,分布於高速公路以北地區,以電子及電力機械器材製造業、資訊服務業等使用為主,面積68.52公頃。
園區開發
一、開發背景
臺北內湖科技園區位於內湖區西南隅,早期為基隆河周邊之農業區,民國70年間,鑑於散佈於住宅區、商業區之未登記工廠對市民生活環境的衝擊,及提供本市未來工業發展所需之大面積工業區素地,爰本府於74年1月15日公告發布實施「擬訂內湖輕工業區附近地區細部計畫暨配合修訂主要計畫案」,將本區規劃為以供無污染、適宜本市未來發展之輕工業區,並採市地重劃方式,分2期整體開發,全區於84年2月完工。
二、開發沿革
(一)為促進區內土地之整體利用,引進工業興建廠房,本府建設局於79年8月9日發布實施「臺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復於88年7月20 日為因應產業結構調整,修訂原辦法,89年7月5日及同年12月29日兩次依上開辦法第4條第5款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產業規定公告進駐園區之產業,惟得於區內設置之產業,仍僅限於製造業為主。經查90年時進駐之內科廠商約有600家,其中取得合法登記工廠家數約為200家,取得營利事業登記者約為130 家,餘為支援性產業,因尚未開放而無法登記。
(二)鑒於當時正是亞洲經濟快速成代,臺灣、日本、新加坡及韓國等亞洲四小龍陸續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展現出紮實的經濟實力,臺灣的產業結構也在這股趨勢下快速變遷,高科技產業以明日之星的姿態,登上國家經濟發展的舞臺,成為重要的主角,「輕工業區」的規劃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產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本府積極聆聽產業界的聲音,意識到大陸市場的影響與產業外移的問題,為因應國內產業轉型的需求,也為了讓「內湖輕工業區」的發展能夠更多元化,於91年7 月26日公告實施「變更臺北市『臺北內湖科技園區』(原內湖輕工業區)計畫案」,其後並歷經8次公告放寬進駐產業,以提供園區充足支援性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具彈性的土地使用管制機制,形塑優質的就業環境、創造具有競爭優勢之科技產業發展環境。
園區現況
一、園區產業發展現況
(一)產業進駐情形
園區在廠商積極營造及本府各局處努力耕耘下,依本市商業處營利事業登記資料顯示,截至98年4月底計有3,469家廠商完成營利事業登記,較90年底之600家成長高達4倍以上,且目前園區開發率達95%以上,較本府91年7月公告「變更臺北市『臺北內湖科技園區』(原內湖輕工業區)計畫案」時之60%,園區土地使用已獲充分利用。另依97年6月對園區廠商之調查顯示,其中從業人口為90,473人,96年全年營收高達2兆7千餘億元,且至98年4月底止,園區已有光寶科技、仁寶電腦、大眾電腦等26家企業總部及其56家關係企業與12家研發中心進駐,內湖科技園區已成為臺北市企業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群聚之地。
(二)產業發展趨勢
據94年5月6日美國商業周刊雜誌(Business Week)深度報導台灣西部主要交通幹道中山高速公路自內湖到新竹短短70公里的路程,聚集了全球最重要的電子資訊產業關鍵企業,並擁有全世界最傲人的資訊產業聚落,依臺灣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之定位,暨本市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豐沛的人力資源、良好的商業環境,內科園區實可攻佔生產鏈中研發設計、行銷、服務等知識經濟產業的關鍵性位置,以因應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之來臨與挑戰,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之亞太企業營運總部、研發中心。
內湖科技園區其地理位置優越,擁有中山高速公路堤頂交流道、堤頂快速道路等高速道路系統,可快速連接松山機場、中正機場、基隆港及新竹科學園區,交通網絡便捷,且本市又擁有豐沛的人力資源及良好的生活環品質等優勢,園區歷經10度公告放寬進駐產業,吸引產業鏈中研發設計、行銷、服務等知識經濟產業進駐,目前區內已包括製造業、資訊、通訊、生技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並引進企業營運總部之進駐。91-96年企業營收五年來平均成長率高達 28.63%。已成為本市最重要的產業發展基地。
園區願景
推動「大內湖科技園區」計畫
內湖科技園區從規劃迄今,其發展腹地已達9成5以上,園區整體發展已趨飽和,為擴大其發展動能,提供園區產業更大之發展空間及更多元之服務設施,市府將推動大內科計畫,將鄰近內科的大彎南段工業區(面積約70.47公頃)與內湖五期重劃區之辦公服務區、倉儲專用區(面積約9.18公頃)辦理都市計畫變更,變更為科技產業用地,其使用項目將比照內湖科技園區,大內科面積將是目前內科園區的兩倍,相關之計畫於97年5月20日本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已於97年8月6日公告施行。
大內科計畫內大彎南段工業區,原規劃為大型物流業、批發倉儲業及工業、廠房使用。現況土地使用率偏低目前正屬開發中階段,其位內科南端,有少量廠房與廠辦大樓及倉儲批發業者進駐,再加上五期重劃區土地已完成土地重劃,即將可開發使用,未來比照內湖科技園區之允許使用產業項目,引入高附加價值產業、及相關支援性服務產業進駐,除擴大內湖科技產業群聚效果,以彈性的土地利用來增加企業主的投資意願,將繼內湖科技園成為本市下一個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群聚地,吸引科技與周邊相關業者進駐。
未來仍將持續檢討其週邊地區,如大彎北段商業娛樂區、北勢湖工業區、新明路工業區及蘆洲里工業區等區域,除將產業發展效益外擴,並將本市傳統工業區轉型升級,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延伸其產業發展腹地,充實本市產業競爭力與發展潛能。
大內湖科技園區示意圖
![]()
圖片說明:
面積:5.42平方公里
目標:亞太知識服務及區域研發中心
定位:科技創意中心
人才培訓中心
新興產業育成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