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应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层次看这问题。
台湾有一个被滥用到极致的词:主流民意。但是,啥是「主流民意」?没人说得准,不是有另外一句陈腔滥调吗,民意如流水。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君子恶居下流。台湾的政治人物,什么都怕,尤其深怕自己脱离捉摸不定的「主流民意」。大家一定纳闷,马英九未得主流民意,怎么当选「总统」的呢?得到主流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怕自己一言以失,一行以失,失去未来的主流民意。这也就是马英九瞻前顾后,谨小慎微的原因之一。
也惟其太注意时时刻刻变幻莫测的「主流民意」,他反而失去了落实原先「主流民意」对他的期许。这有点像是刻舟求剑的故事里,那个在河中泛舟将宝剑不慎掉落河里的人,不知辨识掉剑的河流位置,反而在舟上铭刻落剑的位置,盲目地在河中寻剑,一辈子都找不着失去的宝剑。
马英九不可能去问每一位台湾民众,你赞不赞成我与胡Jintao会面?所以马英九必须观察岛内传媒的言论导向,必须观察岛内政治人物的言论导向,更必须观察岛内传媒和民调机构做的民意调查数字。但是,可叹的是,最近二十余年来,台湾的「话语权」并不是掌握在执政的国民党的手里,制造政治话题的权力,也不是抓在国民党手里,而是始终抓到民进党手里。国民党在野的八年期间,也从未抓住岛内的「话语权」,与制造政治话题的权力。因此,当社会舆论的风向,当社会政治话题的风向,围绕着民进党引领的社会舆论、社会政治话题走,整个「话语权」不归国民党掌控,流风所及,又焉能奢望民调数字对马英九有利呢?
马英九执政一年三个月,至今民调支持度依旧软趴趴,问题就是出在国民党当局失去了岛内的话语主导权,所有媒体的政治新闻话题,总是被在野党兜着跑,你还能期望马英九民调会高吗?
以上是客观环境,不利于马胡会,因为社会舆论的话语权既然无法牢牢掌握在马英九手上,马英九空有「总统」虚名,而无夺回岛内社会话语权的的企图心与实力,那么,就永远营造不成马胡会的氛围,马胡会永远只是一句空话。
再看看马英九主观上是不是有马胡会的意愿。如果撇开总统的职份,撇开党主席的职份,而是以「马英九教授」的身份,他应该非常乐于与胡Jintao会面,但是今天他既是总统,又是党主席,反倒成为有洁癖的马英九,与胡Jintao会面的两大障碍。先前,有人乐观地认为,马英九当选党主席,是为日后以党对党的方式为马胡会预作准备。这种想法并非太过乐观,而是太过不切实际。持这种想法的人,忽略了马英九对所谓「主流民意」的念兹在兹,忽略了马英九无法抓住台湾话语权的事实。除非,国民党能挪移乾坤,重新把「话语权」抓在自己手上,创造有利于马英九访问大陆,与胡Jintao会晤的氛围,否则就只有等马英九离休之后,和也已离休的胡Jintao,白发话桑麻,空自唏嘘。
既然没有乾坤一掷的气魄与能量,奢谈马胡会,不过是暗室發梦,暗爽罢了!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