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令人鼓舞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3 09: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令人鼓舞成果
2009年07月30日 07: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
·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28日在华盛顿闭幕。对话期间,双方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首轮对话取得了积极成果。

    双方致力于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了成功。国务委员戴秉国也表示,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在经济对话中,双方认识到,就经济、金融议题加强合作对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重申坚持高层对话的承诺,达成了重要成果共识。

    首先,中美两国将各自采取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以确保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有力复苏,这些措施包括增加美国的储蓄和提高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第二,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并且完善金融监管。

    第三,双方致力于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反对保护主义,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促进创新。美方承诺为美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提供便利。

    第四,双方同意在改革和加强国际金融机构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确保充分地发展融资并应对未来危机。

    在全球性问题上,中美双方谈判拟就了一份关于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该谅解备忘录,双方建立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合作机制。

    该谅解备忘录扩展并加强中美之间在清洁高效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以帮助两国实现环境可持续和低碳经济增长,并完成国家的经济和发展目标。双方重申,将共同致力于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致力于今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

    此外,中美双方还表示,愿在大流行性及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包括抗药性肺结核带来的挑战方面继续进行合作。双方还愿进一步在加强全球机构与治理、公共卫生挑战、全球扶贫等其他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

    美国开始倾听中国需求一改咄咄逼人做派

    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了首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美国总统出席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尚属首次。由此可见,美方对中美关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视。

    奥巴马总统及其政府在上任前和上任初,试图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很快就意识到此路不通且易引火烧身,迅速作出务实的调整。

    从30年前中美建交以来,中美从隔绝对峙到对话合作,从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到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两国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长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富生机活力、最具重要影响、最具发展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指出,此次中美对话体现出中美关系的几个变化。

    第一,与美国前总统布什任期内相比,中美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此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参与人数之众、级别之高、会议讨论议题范围之广,在两国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第二,中美关系更加平衡,双方地位更加平等。中国更多地表现出提出和坚持自己权利主张的底气,而美国则表现得更愿意倾听。第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双方关系中更加自信,也更加积极主动。第四,中美对话气氛更加融洽,双方的相互指责少了,求同存异,寻求利益共同的意愿增强了。第五,中美双方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在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多。第六,在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相对中国和美国来说欧日表现不佳,中美经济地位均得到加强,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在经济合作领域。

    身为东道主的美国政府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做派。美国一概不提刺激中国的内容,既不对中俄军演的战略意图说三道四,也不拿中国的人权问题说事,还否认以前的战略经济对话议题由美方主导。而长年纠结两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美方也少有提及。

    香港《明报》指出,美方由奥巴马带头,放软身段与中国官员周旋,给足中方面子,美国却赢得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里子。李永辉指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加深,环顾全球,要想走出危机,除了与中国合作,没有更好的选择,虽然还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有较好的表现,但它们的经济规模没有中国大,影响也比较小。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形势下,中国尽管面临国内外经济困难,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据预计,今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明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

    要警惕双方合作潜在的问题

    虽然美国放低姿态与中国打交道,但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贵指出,从美国的国家利益来看,美国是绝不愿中国成为与其平起平坐的经济巨人的。

    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掌控世界经济和金融大权,任何实质性的挑战都要遭到其打压,即使是盟友日本和欧盟也不例外。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到欧元的跌宕表现,背后都可察觉到美国人的操纵轨迹。

    假如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世界确立经济领袖地位,相信美国的金融寡头及其代言人美国政府是不会袖手旁观的。美国的逻辑是通过对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环节———金融业的控制和打压,以及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资源等产业的发展,达到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限制在美国所框定范围之内的目的。

    对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李永辉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美国把这次对话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双方都有比较高的期待,但在这种乐观的气氛下,我们也要保持清醒,要警惕双方合作潜在的问题,不过于乐观才能避免以后过于悲观。第二,中国要立足自身,进一步提高自身实力,扩大内需,这样才不会被别人左右。第三,双方应更加强调互利互惠、互谅互让,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中美关系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第四,发展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也应该重视发展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关系,从而保持一种平衡,以免减少自己的回旋余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1#
发表于 2010-2-3 09:43:58 | 只看该作者
你不是口口声声中国国父就是毛**,那你听他这么说

你不是口口声声中国国父就是毛**,那你听他这么说


您处处阳奉阴违,你口是心非说:'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父就是毛**'。

那么请你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他这么说的:

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式。


  这里所谈的是“国体”问题。这个国体问题,从前清末年起,闹了几十年还没有闹清楚。其实,它只是指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资产阶级总是隐瞒这种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一阶级专政的实际。这种隐瞒,对于革命的人民,毫无利益,应该为之清楚地指明。“国民”这个名词是可用的,但是国民不包括反革命分子,不包括汉奸。一切革命的阶级对于反革命汉奸们的专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的国家。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这是一九二四年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庄严的声明。十六年来,国民党自己违背了这个声明,以致造成今天这样国难深重的局面。这是国民党一个绝大的错误,我们希望它在抗日的洗礼中改正这个错误。

  至于还有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现民意和指挥革命斗争,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的精神。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精神,必须表现在政府和军队的组成中,如果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叫做政体和国体不相适应。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这就是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现在虽有+++国之名,尚无+++国之实,循名责实,这就是今天的工作。

  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所应该建立和决不可不建立的内部政治关系,这就是今天“建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9:43:53 | 只看该作者
南山28真是拼命为他美国主子鼓与呼啊!!
南山28真是拼命为他美国主子鼓与呼啊!!可有啥用吗?看!!南山28,你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建政我们就是建政啊??你是老几,??是建政还是建国,这有关国体的大事,最起码也应该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才行,你算老几??妄言且擅自篡改国体!!!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09:4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09:43:40 | 只看该作者
新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之二


                     美国的阴险花招



          从表面上看,中美战略对话硕果累累,中美在许多方面相互依存,达成许多共识.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每一次中美的蜜月过后,美国都会毫无例外地将屠刀砍向中国.这一次是美国对中国的微笑时间最长的一次了,似乎很让人陶醉,但实际上,仅仅是美国在重伤之后更需要中国的恩惠。
因为经济危机让美国元气大商.但是,别忘了,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是一年前的美国了,国内调整已经基本结束,元气已经基本恢复,就差更充分的准备了,因此,美国还要继续对中国施缓兵之计,稳住中国,让中国再买一些国债,好让美国完全恢复兵强马壮,一旦这个目的达到,美国就会撕破脸皮,给中国以致命一击!会见**、支持僵独、撇开中国与朝鲜媾和、让美圆大贬,让中国所持美国国债分文不值、继而策动中国国内动乱......在美国修养生息之后,旨在毁我中国的一出出大戏就会登场!如果看不到这个暗藏的陷阱,那就没法和这个阴险毒辣、鲜廉寡耻的对手玩下去了!
经济危机本来就是中国实现超越和崛起的大好时机,中国有的是机会减持美元和美债,并用毛**的"农村包围城市"战法在美圆的薄弱环节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但我们选择了捆绑美国的路线图,放弃了天赐良机,直到美国从容不迫进行内部调整,元气恢复,美国不仅不会感激中国,反而会恩将仇报用美圆来扫荡中国,因为中国的软肋太明显了,没有国家利益保障体系,收买汉奸内鬼就象喂养走狗一样容易,中国有这么大的弱点,还有胜的可能吗?显然,要想不败,就必须把自己打造结实,就必须痛下决心,根除腐败,将汉奸内鬼斩尽杀绝,没有这个决心,中国必亡!
捆绑美圆永远无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有减持美圆,才有希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超主权货币只是天真少年的幼稚幻想,没想到出自央行行长之口,让人嘲笑.问题的根子在哪里?中国太内虚了,不敢挑战美国,怕美国翻脸,只好委屈求全.和美圆捆绑在一起.这更说明,不解决中国的内部虚弱,就是机会送到手里,也不敢抓!如此缺乏底气,中国还能强大吗?不强身键骨,中国有何希望?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09:43:36 | 只看该作者
新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新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看中国的善良换来了什么?这个世界是没有谁为农夫的善良而感恩戴德的,因为,这个世界信奉的是蛇的哲学,你不吃它,它就会吃你!你去搭救它,它还会吃你!看看美国和欧洲还给我们什么礼物吧!
第一件礼物:萨克齐会见**,阴谋才露出冰山一角。
第二件礼物:G8峰会再次将中国彻底玩弄,7.5事件不是巧合,而是精心的预谋!它让我们无功而返,中国提出的超主权货币被讥讽为笑料,连我们自己也不得不说:那不过是学术观点--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晚清,八国联军换了身行头,又开始对我们虎视眈眈了!
G8--在奥巴马的新战略中,俄罗斯既可以产生普京,又可以产生戈尔巴乔夫,与其普氏,何不乔夫?美俄握手,已经暗示他们已经不是对手了,俄罗斯高调支持美元的同时向美国开放领空说明了一切,更使巴基斯坦悄然离华,剑指何方?奥巴马的砧板是为谁准备的?已经不挑自明了!
第三件礼物:中国主持的六方会谈已经穷途末路,朝鲜在观察若干年后,已经不敢把自己的命运和只会向西方送大礼、连南海小岛也保不住、四面楚歌的中国捆绑在一起,立太子已经说明了朝美媾和的意向,美朝直接谈判在所难免。两三年内,美朝必和!中国将陷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面包围中!
第四件礼物:美国的金融战车开始收官之战,最后的货币战争,将使中国的银行资产被掠去一半!中国的三大银行已经高居全球三甲,多么象十几年前的日本。美元大量发行,诱使人民币跟进,当中国在半年内的货币投放达到创记录的7.4万亿元,流动性就是到达不了实体经济,在普通商品市场中通货紧缩依旧存在,迫使我国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金融海盗的机会真的来了!
表面上看,美国的高盛、花旗、摩根已经被逐出全球金融机构前20名,但是,美国金融业的修复已经完成,该烂掉的已经割去了,新的战车已经造好,随时准备出发。美国的印刷机还完好无损,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将美国银行的仓库装满。只要需要,美国的银行根本就不会缺钱!
中国的情报是这样一种状态:3.14没发现、7.5还是没发现,许多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惟独中国不知道。现在,有多少热钱流向中国?从哪里流过来的?恐怕还是没有人知道。罗杰斯最近大放厥词,说美元即将崩溃。又是一次障眼法,实际上,美元已经出动了!屠刀已经架在我们的脖子上了!如果没有设防,将会出现如下结果:
①  5000亿美元砸向中国,兑成ren民币进入股Shi、楼市,引起疯涨,诱使社会资金大量跟进,到60周年大庆前的某一天,外资将在最高点突然全部撤离股Shi,部分撤离楼市,狂赚一倍。
②  国际战车手持赚到手的1万亿的人民币按兵不动,造成流动性严重不足,利用代理人,狂抛手中的房地产,使房价出现崩盘式狂跌,造成民众等待房价进一部下跌,使房地产成交量急剧萎缩,拖垮开发商、实体经济和银行。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09:43:32 | 只看该作者
台学者:中美将共同引领全球风骚,分享决策权
台学者:中美将共同引领全球风骚,分享决策权

   2009-07-30 10:53:43  


  中评社台北7月30日电/成大政治系副教授陈欣之今天在联合报发表文章说,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正式启动,显示中美将共同引领全球风骚,分享全球政经决策权。在中美两霸一心扭转全球政经乾坤之际,两国对话暗藏不少政策转变玄机,将重塑全球政经发展的路径。未来台湾如何在两强协调中创造多赢空间,将考验台湾领导团队的智慧。

  首先,美国扬弃紧咬人民币汇率的抗衡性策略,保证中国持有美国债券之市值稳定,显示两强将协力稳定美元地位。过往美国均以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说词,打击中国经贸形象。全球金融海啸后,持有大量美国债券的中国,十分关切美国财政赤字可能会伤害美元价值,进而冲击中国之美债资产。此次对话,美国财政部长盖纳明确保证,华府将设法压抑其财政赤字。此举不单是为中美创造持续合作的善意空间,更显示两强对稳定美元价值暨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已有共识。

  再者,美国与中国的经济成长模式将有巨大调整,中国将以内部市场作为经济成长的火车头,而美国将逐步走向出口带动成长的新路线。美国敦促中国发展内需市场,北京则回应将在国内促进消费需求,意谓中国输美货品需更加自制;相对地,美国今后将采取政治手段,提升美国商品在中国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此种经贸发展策略的巨大转变,对映中美协调绿色经济的合作愿景,必然对未来世贸杜哈谈判暨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

  最后,双方并没有在人权暨碳税等争议上多所纠缠,加上停滞已久的中美军事交流将重新运作,显示两强相互降低战略误解的企图心十分强烈。美国在经贸上不再以针锋相对的抗衡策略应对中国的壮大,此种经贸合作的气势,是否会促成两强在军事上由猜忌走上互利合作,将是影响本世纪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里程碑,更将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决定性影响。

  文章说,不容讳言,中美两强战略暨经济对话,已经对全球格局暨东亚政经局势发挥正面的稳定作用。由于中美两强坚持合作的立场,化解了金融危机可能演变为全球政治崩盘的灾难,更为全球寻求金融与经贸复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现今正携手迈向重塑全球政经结构的路程,其成败不单攸关世界的政经稳定,更会冲击未来全球经贸发展的路径,如何妥善因应,将对台湾构成极大的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09:43:28 | 只看该作者

中美对话:美国为何集体对中国示好?

出处:西陆东方军事 作者:akaaaa 时间:2009-07-29 21:20:00 ????:43614
今天,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隆重开幕,规格之高,以及中国代表团所受礼遇都是史所仅有,开幕时,美国这个超级大国重量尽出;致词时,美辞溢尽,引中经,据华典,连任前踞傲的盖特纳也恭开中文金口,喊话祝福美好的中美国关系。开幕前夜,财政部的公宴,和国务卿希拉里的家宴齐设,把把酒言欢,谈笑无间。一夜一日之间,中美两国仿佛情如兄弟,心似金兰。难怪有媒体感叹"美国礼遇中国令世界惊讶"。
对此,中国有专家告诫,担心华丽对话终成表面文章,或者警惕表面礼遇换取对华利益等等。确实,美国人这次是花了不少心思了解中国,礼遇规格一向是中国人所看重,这次可谓给足面子上的光彩,这是其一;其二,中国人内心对历史文化引为骄傲,这次总统、财长、国务卿在讲话中,对中国文学哲学均引尽古今,连姚明的话都不放过,听来心中确是春风温暖。一表一里,外内俱到,夫复何求?!这点连媚外的中国人有可能也难做到,但美国这两天都做到了,连我们爱面的"砖家"们都甚以为有点"过",不好意思地"警惕"起来。不过笔者却认为,中国应该很"好意思地"接受这一切,理由有三:
第一,在美国传统上不了解或者西方不屑于了解中国的过去,我们所希望的不是这种了解的态度么?在刻意了解中国人喜好,和刻意逢迎的背后虽然有着追求利益的企图,但中国今天走到利益被人逢迎,而不是用枪炮来掠夺,中国不该有点坦然接受的自信了吗?中国人历来认为外交和国体应当"不卑不亢",一百多年来清末和民国时的"卑",到毛太祖时代的自认为"不卑",或者直到现在,其实穷苦年轻的共和国内心的不自信是藏于深心的,"卑"在不自不觉里还是未能消除,这次如果能"不亢"一回,重拾自信,有何可"警惕"?
第二,说到"不亢",虽然谩骂中国外交软和精英出***家利益的网友会不同意这些人能做得到,但笔者还是很大程度上认同这些与会官员的智慧和这么多年来整个中国外交战略能力的,不说别的,中国走到今天受人逢迎本身就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一事实有广大人民,包括骂人的网友的努力所致,但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国家发展战略和运筹帷幄得当所致,所谓汉之张良,周之吕望就在他们中间,所以我不相信诸如王副和戴国务之流还受不了美国人这点点"过高"的礼遇。
最为重要的是,平心而论,美国人恃强凌弱,但对能力者还是尊敬的,了解美国人的都知道,在这点他们有时真的发自内心,而中国现在所受的不管是逢迎还是尊敬,在写到这里都可以忽略,但这次中美对话逐渐走向平等却是不应忽视的,这是风风光的礼遇里面折射出最为重要的,也是中国所应仅仅坦然接受的一点意义。
尽管中国的近代历史曾写满苍桑,现在人们也曾对人为制造的中国威胁论说不,对所谓的"G2"领导世界的忽悠不以为然,但是中国应该坦然地追求和接受平等对话的机会。同时,尽管中美两国的对话会因两国某种程度上的力量不对等所限,所以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平等,也尽管本文所指的"平等对话"并不会仅仅因为美国的高规格高礼遇就会一日而就,一时而至,但在心态上,至少我们应当接受,中美是该做个平等伙伴的时候了。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09:43:23 | 只看该作者
联合早报:奥巴马对华政策矛盾中进展

联合早报:奥巴马对华政策矛盾中进展

   2009-07-29 17:03:35  


  

  第一,希望延续布什政府时的政策,经济关系为主,双方利益关系密切;其他问题为辅,如恐怖主义和朝鲜等密切合作;但守住一点底线,那就是,拒绝把与中国的关系上升为“战略关系”。从布什政府退下的高官为奥巴马政府建言:奥巴马政府要继续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因为布什政府的政策很成功。

  另一种是修改了的克林顿时的政策,即综合处理对华关系,不仅要谈经济和气候,而且要谈其他。这意味着美中关系更加全面,同时,美国用“非经济”议题牵制中国。

政策框架大体成型

  目前,是后一种主导了美国对华政策思路。这后一种思路,既有美国对华政策的延续,又有奥巴马政府的创新。试图主导对华政策的国务卿希拉里,就任以来一直就是这样说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综合性的关系。

  一方面,综合性的对华政策就是希拉里说的“综合性的伙伴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因为要涉及中国的许多内政,包括政治改革、人权、宗教、少数民族等问题,中国方面不高兴美国这么做,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显然已经确定要与中国讨论全面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美之间新的对华机制是一个冗长的名字:“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把非经济的议题列入日程中,显示了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另一面,即“有原则”。

  在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大将中,国务卿自不用说,驻联合国大使赖斯(Susan Rice)、国防部负责政策规划的副部长弗卢努瓦(Michèle Flournoy)和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斯洛特尔(Anne-Marie Slaughter),都是“自由的国际主义”、用西方价值进行“全球治理”的忠实信徒。

  考虑到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希拉里在中美对话前夕在《**》发表文章称:“我们不会总能在解决方案上达成一致,我们必须坦白承认双方之间的分歧,包括设立进行这些讨论的合适场所。在努力使中国成为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的同时,我们将继续与我们在亚洲和全球的长期盟友及朋友密切合作,倚靠适当的国际团体和组织。”而奥巴马在这次对话开幕式致辞时说:“中美不会在每个问题上一致的。”

  不管如何,以这次对话为标志,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框架大体成型:积极寻求和加强与中国的全面合作。也许,经济、全球安全、全球治理等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如果两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21世纪的中美关系将大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09:43:20 | 只看该作者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表文章说,奥巴马在第一次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亲自致辞,为他的对华政策辩护和打气,显示美国新政府决心与中国加强合作。奥巴马对华政策在矛盾中进展。希拉里今年2月访华时用了中国成语“同舟共济”。从那以后,我们经常听到奥巴马政府官员引用中国成语。

  奥巴马讲到:“几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我们的任务是打造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追寻的通向未来的路径,避免不信任,剥除那些现在阻挡我们开辟路径的茅塞;永不忘我们一起努力的历程。”

  文章说,看到奥巴马的讲话中居然用了这句智慧的中国成语,非常兴奋。然而,略有遗憾的是,孟子的原话中紧跟后面的“今茅塞子之心矣”,奥巴马讲话中没有用。

对华政策相当务实

  希拉里今年2月访华时用了中国成语“同舟共济”。从那以后,我们经常听到奥巴马政府官员引用中国成语。这一动向并非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穿透了美国,正在塑造了美国思维,而是显示了奥巴马政府中的中国问题专家正在发挥作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嘛!

  为奥巴马提供这样高明的中国成语的顾问确实高明,只是直译了孟子的话,没有直接使用“茅塞顿开”的成语,因为他的政府内部和美国国内有许多不主张加强与中国关系的声音和势力。遗憾的是,孟子的“介然用之而成路”被糟糕地翻译为“暂时(短期)成为路”(a trail 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也许这是非常美国式的理解,却反映了奥巴马的实用主义,只是因为美国目前需要中国,才加强对华协调。也许许多中国人要问:将来渡过了危机,是否还需要这样的中国路?

  如同其他政策,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也是相当务实的。这里的“务实”有两个含义,一是寻求中国的合作本身就是务实的表现,而不是务虚,因为奥巴马政府确实面对深重的挑战,没有中国的合作,无法应对这些挑战;二是,奥巴马政府网罗了许多一流的中国问题专家,深知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在处理对华问题上格外小心谨慎。

  目前,仅从华盛顿看,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意见继续纷呈,但大体是两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2-3 09:43:16 | 只看该作者
老美是无利不起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2:0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