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定两岸领导人的良性互动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9 08:32:10
![]()
两岸领导人首度以「函电」展开对话,希望未来持续进行这类良性互动,累积双方互信,共同为两岸人民开创和平发展、经济繁荣的新世纪。
马英九总统二十六日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领导人胡Jintao总书记立即发来贺电,恭贺「马英九先生」当选主席。而马总统随后也回电向「胡Jintao先生」致谢。这是两岸领导人首度以「函电」展开对话,我们非常肯定,希望未来两岸领导人持续进行这类良性互动,累积双方互信,共同为两岸人民开创和平发展、经济繁荣的新世纪。
两岸关系自去年马总统就职后,就开始展现高度和谐的一面,尤其是海基、海协两会自去年六月恢复协商以来,双方一共举行三次会谈,签署九项协议及一项陆资来台共识,现在两岸直航、大陆观光客来台均已实现、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人数也大幅增加,其他如两岸邮政、通汇、金融合作等也将次地展开。
在两岸关系发展如此密切的情况下,两岸势必要建立全方位的沟通管道,以解决两岸交流所衍生的相关问题。目前两岸海基、海协两会的协商管道运作地非常顺畅,而两岸官方也已经在海基、海协两会所搭建的平台上进行沟通协商,两会平台确实为两岸人民解决不少实质问题。
但是,随着两岸交流所衍生的问题层面愈来愈广、愈来愈专业、也愈来愈复杂,未来一定会由经济问题逐渐衍生至社会、文化、甚至政治问题,因此,两岸除了开始官方实际接触外,也势必要思考提高两岸对话协商的层级,尤其是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可能性。特别是前些日子远见杂志的民调显示,有58%的台湾民众认为马总统有必要和**领导人胡Jintao总书记建立直接沟通管道,显见大多数台湾民众非常期盼两岸领导人建立直接沟通管道。
至于如何建立两岸领导人的沟通管道?过去两岸曾经透过国共两党的沟通平台,举办过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三次「台商权益保障工作会谈」、五次「产业标准化论坛」、以及青年、妇女、劳工等论坛,为双方搭起全方位的沟通桥梁,「国共平台」的运作相当顺畅,也得到两岸高层的肯定。如今马总统以当选国民党主席,可以开始思考透过「国共平台」与大陆领导人胡Jintao建立沟通管道的可行性,同时研究未来两岸领导人透过「国共平台」见面的可能性。
现在两岸领导人双方已经透过「国共平台」,开始进行「函电」往来,下一步我们建议:第一,建立双方「传真热线」,随时透过传真,传递双方的讯息;第二,建立「马胡电话热线」,随时透过电话,沟通双方的意见;第三,建立双方网路通讯系统,如双方可通E-mail、来段MSN,等到双方稍微熟悉后,就可以来个「视讯会议」,先在网路上见面,建立双方互信,待一切水到渠成,双方再来思考正式见面的时间、地点、称谓等问题。
至于马总统与大陆领导人胡Jintao会面的称谓问题,目前或许两位领导人会面要呼称对方的头衔仍有高度的敏感性,所以我们建议两位领导人不妨先以两党领导人的身分见面,双方可以「主席」、「总书记」称呼对方。至于见面的场合及时间,我们建议双方可透过「国共平台」在第三地举办「两岸论坛」的场合见面,而这个地点以新加坡最佳,因为一九九三年两岸曾在新加坡举办过「辜汪会谈」,在此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确实有其历史意义。
总之,目前两岸关系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康庄大道,两岸必须未雨绸缪,开始思考提升双方会面及协商的层级,而两岸领导人会面已是两岸未来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建议两岸领导人可以先透过「国共平台」,以两党领导人的身分在第三地会面,等到逐渐累积双方互信与共识后,再以两岸领导人身分会面,如此才有可能达成马总统所揭示的「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的两岸愿景。
我们诚挚希望马总统能善用「国共平台」,为台湾人民开创最有利于台湾利益的两岸关系,同时也希望在野党能全力协助,不要刻意杯葛,毕竟两岸领导人若永远都避不见面,那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定会遇到瓶颈,这绝非两岸人民之福!也绝非台湾人民之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