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评:中 共大政绩 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3 06:0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 共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港澳台问题,最符合全体中国人利益。

中评社香港7月23日电(评论员 锺维平)中 共成立至今已届88周年,当前大陆各大媒体都在刊载中 共的历史功绩。作为比较专注两岸关系和港澳问题的媒体,我们认为,在中 共88年的历程当中,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港澳台问题,应该是其一大政绩,是最符合全体中国人利益的。

  中 共1949年执政之后,在如何处理港澳台问题,特别是针对台湾问题,很快就找到了和平的路径,逐步放弃了武力解决的思路,转向和平解决的方向。60年过去之后,今天我们来看这思路的转变,不禁要喝彩,历史的进程充分表明,中 共执政之后的对港澳、对台湾政策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没有走错路,甚至没有走弯路。

  中 共执政以来,在内政方面走过很多的错路、弯路,最令人叹息的莫过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几近崩溃,人民苦不堪言。但是,我们要称奇的是,中 共领导人丝毫没有动利用港澳台问题来转移内部压力的念头,尤其是没有动两岸战争来解决内部问题的念头。这真是一大善!

  或许说,美国在台湾海峡布下了重兵,一直在威胁大陆、震慑中 共,所以,中 共领导人不敢起武力冲突的念头。如果真的这样以为,可能大错特错。如果真的有需要,或者真的动了念头,中 共对美军,何惧之有?朝鲜战争已经说明问题。而从各种历史资料来看,中 共当时的领导人,对维护港澳台的和平局势,没有丝毫的动摇。

  以和平的方针政策对待港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有利。战争平息、中国人打中国的大规模惨剧再也没有发生。虽然长期以来两岸军事对峙,关系紧张,但自从金门炮战结束之后,没有沦入大规模武力冲突,两岸人民得以修生养息,历史机遇难得。

  中 共执政之后,也有几场战争,除了参与朝鲜战争以及支持越战之外,与印度、苏联、越南等有过边境的军事摩擦,但是规模都不算大,时间都不算久。从中 共执政60年的所作所为来看,和平与发展确实是国策,是路向。

  对此,我们认为,港澳台为中 共在世界上推行和平与发展的路线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港澳一直在发挥中西交流的桥梁作用,是中国与欧洲关系的纽带,更是西方国家接触中国的窗口和门户。如果没有港澳,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容易在需要的时候就得到顺利的改善。而中 共对港澳回归通过和平谈判,一国两制方式来解决,避免了冲突,妥善处理好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利益的关系,也使得中国能够取信于世界!

  至于用和平统一的方针来处理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这是中 共政策的巨大成就。如果非要用武力来解决,两岸必将生灵涂炭,两岸人民的仇恨世代难解。然而,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维护了两岸的稳定,给两岸留下了绝大的回旋空间,更是给两岸留下了为民族、为世界创造奇迹的机遇。今天,我们还不能看到统一的时间,但是,我们看得到和平发展给两岸中国人带来的无限憧憬。事实上,大陆改革开放30年来,台商、台资的大力支持是重大的动力。现在,台湾经济要再出发,陆商、陆资、大陆市场也能给予重大的帮助。两岸互惠互利格局已经形成,两岸和平发展的方向也已明确,这是民族幸事。
 如今港澳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可以永保和平。台湾问题当然会有风波、会有麻烦、甚至也有可能会发生不测。但是,我们要回顾60年来,在最艰难、最麻烦、最危急的关头,中 共的和平的对台政策都没有改变,没有放弃。在今后越来越好的两岸关系大趋势当中,纵使有问题,两岸兵戎相见的可能性太少、太少。展望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知道,两岸的和平是有保证的、是可以期待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

  第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已达百年来的高峰,时间推移下去,中国进入世界强国的可能性完全存在,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会有一个自信的民族,更会有一个理智的政党。中国的国际责任越大,中 共在世界上的地位会越加重要、越清醒、越顾及方方面面,越重视世界各国的感受。在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流趋势的情况下,中 共对台政策更将妥善思考,维护和平,推动发展。

  第二,中 共进行重了大转型,早已经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现在推出了以民为本、民富国强的政策。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影响很大。只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大的利益,中 共对台政策就会更加重视和平发展的因素,更加注意台湾民众在两岸关系中的需求利益,对台政策就会更具包容性,更将两岸人民视为一体。

  第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 共全党共识,不会动摇,不会改变。特别是在胡Jintao出任总书记之后,中 共与国民党握手对话,去除仇恨,共同为台湾的前途、两岸的利益打拼,在此过程之中,中 共更加瞭解了台湾、瞭解了民意,增加了信心、增强了耐心。中 共在和平与统一之间为两岸找到了和平发展的空间,从而去除了很多可能导致兵戎相见的因素,这是了不起的思想成就。

  但是,我们要指出,两岸关系很复杂,前途多艰,要完全实现和平的结局,还有很多事要做。这是两岸的共同责任。而中 共在大政方针不动摇的情况下,需要在对台方面有更多的理论创新,具体的政策如何与时俱进,是难题,更是考验。

  举例而言,中 共总书记胡Jintao提出的两岸共同家园以及两岸命运共同体概念,内容极其重要,当为中 共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创新。胡Jintao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13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其中丰富的内涵,值得进行深入挖掘。

  目前来看,对中 共总书记胡Jintao提出的两岸共同家园以及两岸命运共同体概念,大陆专家的理论探讨太少,台湾专家的关注力太弱。这是极为可惜的。因为这个概念是宝藏,两岸理论界当能从中挖出造福两岸人民的思想和智慧出来。

  中 共的长期执政是定势,因此,中 共的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港澳台政策一定会得到延续,两岸关系将继续在和平的框架内发展变化。

  过去有一段时间,有人担心和平导致***,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或者明天的中国,和平弥足珍贵。只要有和平就有生机。两岸之间,和平就能发展,发展就能前进,前进就有目标。

  一定要给两岸人民留下宽阔的和平发展空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9#
发表于 2010-2-3 06:04:39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和平统一我们努力了三十年,我们收获了什么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3 06:04:35 |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给两岸人民留下宽阔的和平发展空间!
  原则是不能放弃的,不能任由马英九天马行空,信马由缰,更不能被马英九的地下党牵着鼻子走.我批的是中评社,不是两岸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3 06:04:31 | 只看该作者
过去有一段时间,有人担心和平导致***,这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国或者明天的中国,和平弥足珍贵。只要有和平就有生机。两岸之间,和平就能发展,发展就能前进,前进就有目标。

  一定要给两岸人民留下宽阔的和平发展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3 06:04:27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看来你的消息来源比较广泛!
但不知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3 06:04: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钟维平是郭伟峰的笔名,有重大事务郭伟峰都来钟维平一下,两岸当前并没有什么重大问题,也就是世运会与两岸论坛,钟维平在这个时候出来评论一番,是有其工作上的目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3 06:04:13 | 只看该作者
稳、准、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3 06:04:10 | 只看该作者
没看到那个字,却看到了十分尴尬,非常尴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3 06:04:06 | 只看该作者
能和平解决就和平解决,武力解决那是剩下的仅有的一个方向的时候才会采取,目前来说还不到武力解决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3 06:04:02 | 只看该作者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中国***和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6:03:58 | 只看该作者
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还是有区别的,把握时代主题和乐观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台湾的问题还在于美日等外部势力的干涉,台独和独台一定会与他们内外勾结,要做坚定信念的人,但不要做老好人,有些人的老好人思想要不得,食古不化的儒家思想如不能与时俱进,会误国误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22:1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