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发展两岸关系的斗争与团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3 05: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发展两岸关系的斗争与团结
论发展两岸关系的斗争与团结

作者:肖永国

    2009年7月16日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标志,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的两岸中国人的挫败并非不是一个好事。至少,它昭示着:两岸在“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的条件下,不能忽视两岸的“政治对立关系”的事实。依据“墨菲定律”:事物只要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一定会将这个可能发挥到极致。那么,两岸“政治对立”的极致是什么?

    1、  重回“金门炮战”;

    2、  转到“政冷经热”;

    3、  解除“敌对状态”;

    在我们把这三个方面,按照层次分开表述的时候,历史一定不会按照我们所表述的某一种状态发展,而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同时延续这三个层面,即:

    1、  “两岸周边”的局部冲突或战争;

    2、  政治导向的两岸经贸文化发展;

    3、  两岸既团结又斗争的政治关系的维系;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两岸政治仇视或政治对立持续了60年,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血缘、亲情或民族感,都已经淡化了、疏离了、隔阂了。能像连战或宋楚瑜那样认同中国人的政治人物少之又少。因为他们都经历过战争,接受过血与火的洗礼。但是,马英九、陈水扁之流没有。

    对于马英九而言,除了受台湾本土化风潮的政治影响,形成“台独”的意识形态外,就是见惯了国民党威权时代“宫廷内斗”的“权力培养”。马英九的政治认知就是局限于“政治权力”的斗争。对于政治的“嗜血”本质,一无所知。历史上,在宫廷中成长起来的“权宦之辈”有几个人知道国家权力的行使是以“政治鲜血”为代价的?马英九之流总天真的认为:“政治理念”能超越“政治现实”,所以“政治晕血”是马英九此等“民主青年”或“权宦之辈”共同的政治病灶。

    陈水扁政治信用破产后得出的结论是:“台独”是不可能实现的政治道路。

    自视清高的马英九政治信用破产后,也只可能得出的政治结论是:“+++国”做为中国领土的地方政权,是不可能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政治认同的。

    “教育马英九”,除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马英九政治信用破产外,另外还有三种途径:

    1、  马英九的重大家庭变故或精神政治权威的倒下;

    至于“台独”政治势力侵害马英九的家庭,基于政治道德,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但是却是政治现实或政治可能。更何况,对于马英九如此大张旗鼓的“实践两国论”及搞“脱中国化”,此等违逆中华民族的政治行径不遭受自然而然的惩罚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马英九的“精神政治权威”的倒下,那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同样没人能阻挡。所以,无论是李登辉还是“96年导弹危机”,做为政治反面教材,在未来的两岸关系的发展中,都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政治价值。

    2、  台湾内部或“两岸周边”的政治鲜血的代价;

    台湾内部的政治鲜血在马英九执政期间无非是“马英九自己的”、“台湾民众的”。马英九以“政治流氓”的心态和手法对待中国大陆的政治善意,试图以牺牲中国大陆的方式来表达对“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忠诚”,以换取“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认同。此等弱智的政治算计仅仅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马英九在等“收拾自己”的“政治流氓”而已。马英九的“害人之心”对中国大陆而言无非是“上一当”的政治效果,以中国大陆的政治条件还不至于承受不起,接下来该轮到马英九承受了,这姑且不谈。马英九对中国大陆的“害人之心”,即便是向“台独政治势力”抛媚眼,换来的也只是他人对马英九的加倍政治伤害。至于“两岸周边”的政治鲜血,以2009年7月16日为标志,将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发生。马英九及其执政当局需要慢慢感受的事情还有许多,不着急。

    3、  台湾及国际社会的政治现实的教训;

    台湾政治现实的教训当然是“政绩”、“选民”和“选票”。本质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选票儿里面出权力”,在两岸既团结又斗争的两岸“敌对状态”的政治条件下,台湾民众最终只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从属于他们的政治,而不会做的相反。台湾人民没有马英九想象的那么愚蠢,台湾维护统一的政治力量也不会象马英九认为的那么懦弱。至于国际社会的政治现实,那是众所周知的,既然马英九那么渴望“国际政治确认”,如果中国大陆不让国际社会真正的“政治确认”一下,不仅马英九不会甘心,也白白浪费了马英九“创造”的政治机会。

    通俗一点地说,两岸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需要中国大陆在“既团结又斗争”的条件下争取,而不是通过向一条野狗喂食,野狗就会用尾巴“变出来”。如果台湾没有经过努力的争取就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政治环境,除了只会让马英九此等“民主青年”或“权宦之辈”更长久的制造两岸政治对立的事实或政治障碍外,马英九也不会政治珍惜。

    毛**说:“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的两个方面的政策。”这就是实行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把团结和斗争辨证地统一起来,目的还是创造、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两岸统一的政治局面,争取两岸统一最后的胜利。

    实践证明,毛**“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是正确的。实践也会证明,大陆“既团结又斗争”的两岸政策同样也是英明的。

    拿起政治斗争的武器,不要犹豫,“投入战斗”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9#
发表于 2010-2-3 05:52:54 | 只看该作者
为统一积蓄思想基础,为统战做好准备。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3 05:52:50 | 只看该作者
别给你(马英九)面子你就不要脸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3 05:52:46 | 只看该作者
枉谈政治,枉谈统一
楼主用脑子想想,你是马总统你会怎么做,在我们大陆这边,你不认他是总统,但他确实是总统。他要为台湾人的未来作想。台湾国民党不能立足台湾,就没有未来,你认为共产党能容忍它吗,台湾人的政治制度我们能认同吗。台湾人在未来的统一国家中活的有尊严就必须做一些站正腰板,不屈服与威权。台湾人与香港人不一样,他们拥有一个中央政府,当我们大陆是不承认的,但它确实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3 05:52:42 | 只看该作者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给脸不要脸,修怪我翻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3 05:52:38 | 只看该作者
哪怕与再熟悉的人做生意,犹太人也决不会因为上次的成功合作,而放松对这次生意的各项条件、要求的审视。他们习惯于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独立的生意,把每次接触的商务伙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伙伴。这样做,就不会因自己对对方的先入之见掉以轻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3 05:52:32 | 只看该作者
台湾要是能收回就好了,,香港澳门都收回了,现在就只差台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3 05:52:2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海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3 05:52:24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又团结又斗争的提法,现在是不是斗争被人们忘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3 05:52:20 | 只看该作者
成语
  一厢情愿

发音
  yī xiāng qíng yuàn

解释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出处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5:52:1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





        一个中国是客观现实,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被改变,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原本具有基本的共识。但是,李登辉主政之后,逐步推行***路线,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两岸之间才产生了一个中国的问题。是坚持一个中国,还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已成为中国政府与台湾***势力斗争的焦点及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症结。

  一个中国原则是新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历史地形成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客观存在。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其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以此原则与世界各国及国际性组织发展关系的。
  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具体内涵,两岸一直存有分歧。为了求同存异,保证事务性商谈的顺利进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曾于1992年11月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8年1月,为了照顾台湾当局的客观处境,寻求和扩大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合作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祖国大陆又正式向台湾当局明确提出: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充分表现出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寻求共识,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当然,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涵义,两岸可以进行对话协商,但其前提是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大框架之内进行,否则只会破坏一个中国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11:2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