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不否认”是台湾执政当局的一厢情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3 05: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互不否认”是台湾执政当局的一厢情愿
“互不否认”是台湾执政当局的一厢情愿

作者:肖永国

    马英九的政治吹鼓手赖幸媛2009年7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在美国宣称: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由双方官员直接面对面谈判,象征两岸已从相互否认走向互不否认,这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重要基础。

    赖幸媛对两岸制度化协商做的政治认知,我们觉得很可笑。

    因为迄今为止,两岸只能通过两岸主管机关分别授权的非官方组织(台湾“陆委会”授权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权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对两岸共识的议题开展协商。为便于两岸协商,两岸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以适当的两会身份参与协商。这就是“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

    准确地说,台湾执政当局之所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认同是基于国际政治事实和妄图中国大陆也对“+++国”政治认同,从而达到制造“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的政治目的。对此,中国大陆始终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和基本国际事实拒绝对“+++国”予以政治认同。但是,为了不影响两岸循序渐进的开展两岸协商,两岸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

    换句话说,两岸在是否政治认同“+++国”的问题上,存在政治分歧。

    中国大陆希望“搁置争议”,即“不评论”、“不讨论”、“不争论”,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无争议或争议比较少的“两岸经贸文化”入手,然后由易至难逐步全面解决两岸分歧。

    台湾执政当局对于两岸达成的“搁置争议”的共识置之不理,在国际场合宣扬“互不否认”,其目的就在于鼓吹“两岸相互政治认同”的政治方向,执意要求中国大陆对“+++国”政治认可,并利用一切机会制造“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的政治事实。

    这就是赖幸媛在美国鼓吹“互不否认”与马英九利用高雄世运会制造“两个中国”的政治事实的基本政治背景。

    对于赖幸媛提出的“互不否认”,严格地说,两岸随着交流、交往与共识不断加深,已经在逐步、逐级的扩大政治认同:

    1、  两岸在地方政府人员的往来上是政治认同的;

    2、  两岸在相当于“部级”的政府官员往来上也趋向于政治认同;

    3、  两岸在对各自政治实体的内部政治治理的政治体制及标志采取尊重政治现实,本着政治善意的原则坚持“不持异议”、“不干涉”的基本立场;

    4、  两岸在国际事务上,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尊重和维护基本国际事实的“一个中国代表权”,维持两岸政治现状;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大陆认同台湾以“中华台北”等名义参与非主权性质的国际组织;

    事实上,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条件下已经初步解决了相互政治认同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说,“+++国”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上,遵循台湾内外的政治事实,在当前特定时期,通过以下方式政治存续:

    1、  在台湾内部治理及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认同体系内的国际活动中,继续保留“+++国”的政治存续;

    2、  在国际上少数几个与台湾保持“邦交关系”的国家间,可以作为代表中国的政治实体存续;

    但是,台湾执政当局不应当在以下政治环境下宣扬“+++国”:

    1、  不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邦交国的国家以“+++国”的“国家身份”发展“官方关系”或“国家关系”;

    2、  不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为“唯一中国代表权”的国际组织中以“+++国”的“国家身份”发展“官方关系”或“国家关系”;

    3、  不能在中国大陆以“+++国”的“国家身份”发展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可的政治关系或与政权有关的政治活动;

    4、  不能在两岸交流与交往中蓄意凸显“+++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刻意回避“一个中国”与“中华民族”;

    台湾执政当局如果在以上范围内以“+++国”的方式开展政治活动就是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蓄意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治事实,也是与两岸基本的政治事实相背离,更是违背两岸政治诚信和政治互信的政治挑衅行为。

    由此可见,马英九派出其政治吹鼓手赖幸媛宣扬所谓的“互不否认”,究其本质就是想突破“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底线,通过两岸“和平的方式”搞“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而已。于此同出一辙的政治事件还有:2009年7月16日,马英九以“+++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在从属于国际奥林匹克一部分的世运会做政治发言或政治活动,妄图通过“体育政治化”的政治操作突破“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底线。这不仅危害台湾地区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也是对中国大陆和国际政治事实的政治不尊重,是违背两岸交往的基本政治诚信和政治互信的恶劣政治行为,更是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和“一边一国”。不仅中国大陆政治缺席,十几个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国家都于当天缺席,这与“技术性缺席”或“两岸默契”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台湾执政当局刻意违背两岸关系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原则,中国大陆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其他国家做出的基本政治反应。

    两岸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在尊重两岸基本政治事实的基础上开展各领域的合作,是两岸最佳的政治选择。“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以政治鲜血为代价形成的。要改变两岸“一个中国”的政治现状,要么用政治鲜血交换,要么用两岸人民的政治协商。

    毕竟,战争中得不到的,通过“鸡鸣狗盗”的政治伎俩,更没有可能有任何的政治收获。



++++++++++++++++++++++++++++++++++++++++++++++++++++++++++++++++++++++++++++++++++++++++++++++++++++++++++++++++++++++++++++++++++++++++++++++++++++++++++

附加:《赖幸媛申互不否认是两岸发展重要基础》

赖幸媛申互不否认是两岸发展重要基础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18

   行政院陆委会主委赖幸媛17日(美东时间)在华府表示,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由双方官员直接面对面谈判,象征两岸已从相互否认走向互不否认,这是两岸关系良性发展重要基础。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今天透过新闻稿指出,在向华府侨界领袖说明政府推动的大陆政策时,赖幸媛说,过去1年来透过两岸协商、交流互动和争取台湾参与国际社会,不仅使台湾主权更加巩固,更创造出台湾经济发展的优质环境。

   中央社台北18日报导,在华府以「坚守主权、为民兴利的两岸政策」为题发表演说的赖幸媛指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尊重彼此的存在,在国际社会上也应落实互不否认的精神,以对等、尊严开创两岸在国际合作的新局。

   她强调,中国大陆必须尊重+++国的生存空间与国际尊严,充份理解台湾人民的感情与期待,这样才能为两岸关系的永续发展建构稳固利基。

   对于侨胞提出的建构两岸互信、中国大陆撤除飞弹与签署和平协定等问题,赖幸媛在回答中说,中国大陆对台湾国际生存空间及军事威胁上所制造的冲突与压力,是两岸关系发展及建立互信的阻力,大陆应进一步体认两岸政治现实,让台湾有权利、有意义的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不过,赖幸媛也表示,目前政府优先处理两岸经贸及交流秩序等问题,高度政治性议题像和平协定等,由于现在条件不够,在还没有获得国人多数共识前,不会与中国大陆进行这方面的协商。  


附件
“互不否认”是台湾执政当局的一厢情愿.doc (35.5 KB)
2009-7-19 08:37, 下载次数: 7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9#
发表于 2010-2-3 05:23:18 | 只看该作者
互不否认=承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3 05:23:14 | 只看该作者
互不否认什么再思考
两岸问题其实是国共内战不彻底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共和国被撵到台湾。就是现在的+++国。在大陆人的眼里+++国是不存在了,可是在台湾人的心里,+++国还是实实在在存在。在复国无望时,转而出求变成+++国在台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3 05:23:08 | 只看该作者
中央的态度是:在一个中国的前题下,什么都可以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3 05:23:02 | 只看该作者
“听其言观其行”从这语境语态上,就显得轻蔑,不屑一顾。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3 05:22:58 | 只看该作者
成语
  一厢情愿

发音
  yī xiāng qíng yuàn

解释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出处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3 05:22:5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老大!
台湾内部“错综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3 05:22:50 | 只看该作者
写得“辛苦”。

看得“吃力”。

胡乱顶一下,

以示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3 05:22:41 | 只看该作者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下去,总有忍无可忍之时,到时候再来总爆发吗?
再来导弹危机吗??
有斗争,有团结,斗争中团结,团结中斗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3 05:22:3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大陆在一个中国的论述上已是完整的,一贯的,大形势也是有利的。

问题是在战略和战术层面,可操作的方面。

如果还没有具体的,欠完善,稳妥的方针,就不应该急于脚步。

放缓步伐,松弛有度,“听其言观其行”不失为应对善变政客的方法。


掌握主动权,慎于感情冲动时政策出台。

关键是实际操作的人,要杜绝类似“陈云林”式的人物来实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05:22:33 | 只看该作者
对台策略如何调整,看来是要好好理理思路了。下定了决心就去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4: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