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人对大陆知多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2 21:5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问,河南的简称是什么?”“河粉”、“洛南”;“河南的省会呢?”“开封”(民国及解放初期河南省的省会)。《环球时报》记者曾在台湾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样的问答,当时颇感好笑。这次通过采访和普通台湾人接触多了,记者真的笑不出来了。因为在媒体、资讯空前发达的今天,在两岸每年往来数百万人次、几十万台商扎根大陆的今天,还真的有不少台湾的普通人、大学生、银行经理问记者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问题。
  有人问大陆有没有麦当劳
  在台湾东森新闻网上,台北县的一位工程师曾刊文说,有一天他母亲到邻居家串门,发现邻居的儿子娶了一个大陆媳妇,她便和这位大陆媳妇聊了起来。这位母亲活了60多岁,没有出过台湾,这是她第一次与大陆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后来她说:“我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大陆人也不全都是坏人。”工程师由此发出这样的感慨:台湾有多少人了解大陆呢?以记者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来看,和这位母亲有着类似看法的台湾人绝对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台湾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上岁数的人不了解大陆如果尚算历史问题的话,年轻人对大陆的不了解则是现实问题了。《环球时报》记者在台湾政治大学随机采访了几名大学生,他们对大陆政治人物几乎一无所知,娱乐明星倒知道几个,比如赵薇。鲁迅的名字竟然有两个人说没听说过!他们还反问记者,大陆一胎化(独生子女政策)是不是很野蛮。又比如,台湾某女明星在节目中说:“上海人穿着睡衣上街,大陆只有有钱人才穿睡衣!”台湾朋友告诉记者,对大陆的无知在台湾年轻人中很普遍。
  在与普通台湾人的接触中,还真有一些人对大陆的认知超乎记者的想象。如一个银行经理问我大陆有没有麦当劳,我告诉他有,他又问是不是只有北京、上海才有。我说很多城市都有,连一些相对偏远的城市都有,他当即表示不相信。还有一个台湾人认定大陆没有KTV,我说北京光“钱柜”就好几家,还是台湾人开的,“好乐迪”也有好几家,也是台湾人开的,对方无语。此外,还有人认定大陆没有像JIALEFU这样的“标志性”企业。眼前的现实让记者想起了一位同学留学法国时遇到的一件事。当时,那位同学碰到了一个台湾女生,她自称去过很多地方,也到过大陆,后来同学问她到过大陆的什么地方,她支吾了半天,说去过“北朝鲜”。

面对大陆,台湾人心态各异
  在台湾,记者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那就是工作和生活与大陆有关的台湾人对大陆是比较了解的。其他人有的没机会、没兴趣了解大陆,有的不想了解大陆,还有一些人完全跟着媒体走。
  目前,大陆公民进入台湾还是比较困难的。前期的申请、审核不用说,去台湾要到香港转机,还得先出关再进关。到台湾后,买手机卡需要登记身份证,外国人需要护照。大陆居民拿“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是买不到卡的。换钱也是如此,大陆居民到台湾银行换钱,必须出示护照,记者拿“通行证”去换也遭到了拒绝。此外,大陆人前往台湾一般都是参与团体交流项目,普通的台湾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大陆人的机会并不多。记者这次去台湾遇到了两对上年纪的夫妇,他们听说记者来自大陆,非常兴奋,一个劲儿打听老家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在年轻人中,对大陆一知半解的人居多,毫不了解或者一看到大陆人就谈人权的也有。市民阶层的人,记者也接触了几个。确实有对大陆抱有好感的,但一些人和记者谈到大陆时,经济、政治谈得都不多,却在用大量的“篇幅”说大陆的“假货”和“黑心棉”。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老关注这些问题,他们说《自由时报》,民视(亲绿媒体)就是这么报的。在台湾,高雄和南部农村向来被视作民进党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有一次,本报的另外一位记者在高雄采访时上了一辆出租车。没走出100米,司机就说前面的路坏了,要求他下车。下车后,他又拦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对他说也许是他的普通话引燃了前面那个司机的怒火。这个好心的司机还提醒他要小心,说高雄的一些**不愿意拉说普通话的人。记者的这位同事也去过陈水扁在农村的老家。当地一个小饭馆的老板说:“大陆,我知道,你们还在用粮票吧?”听了记者的解释后,他想了一下说,“你们大陆还是不富裕,要不然怎么有不少大陆新娘嫁到台湾来”。
  政治宣传是根本原因
  40岁以上的人,对于大陆的政治人物还有一些了解,但也仅限于毛**等为数不多的老一辈领导人。记者雇用的司机赵先生以前曾在台军服役,他说,两蒋时期,政府告诉台湾人,“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在啃树皮”,部队一早一晚都要高呼“反攻大陆”。娱乐场所如歌厅,最后一支曲子必定是那首“反攻大陆去!”学生在上课前则要喊:“反攻大陆、解救大陆苦难同胞”。一些“爱国”作文里的最后一句,差不多都是“所以我们要反攻大陆,解救大陆同胞,完成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大业”。几十年过去,类似口号再也没人喊了,但它却在台湾人的思想深处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大陆的信息开始流入台湾,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也逐渐改变,但不是那种深刻的改变。
  民进党上台以来,“台独教育”十分明显。台北某高中一位姓王的女教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已经投入使用的台湾新版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中国史》,将过去惯用的“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此外,还将武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具有革命正当性含义的“起义”一词改为中性用语“起事”。在社会上,一些“台独”分子将“一国两制”解释成“吞并台湾”,将大陆的善意说成是“统战伎俩”,把大陆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说成是要“血洗台湾”。这些说法确实蒙蔽了很多台湾人。

了解大陆的人集中在经济界和知识层
  在总体上,了解大陆的台湾人不是很多,但往来于两岸的台商,一些媒体记者、学者对大陆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比如,记者的一位台湾记者朋友,他曾在大陆驻点多年,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赴大陆的驻点记者,他对大陆情况十分了解,从风土民情到对台政策,每样都能跟你聊很久,而且眼光很独到。他告诉记者,基本上在大陆驻点的记者对大陆都是很了解的,一方面身在大陆能接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在大陆久了,对大陆也有了感情愿意了解大陆。也有一些学者对大陆很了解,经常出一些书介绍大陆。比如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中山所所长邵宗海、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张五岳等。在社会上,还活跃着一批了解大陆的时事评论员,比如台北大学教授江岷钦,时事评论员尹乃菁等“名嘴”,他们曾多次到大陆访问交流,对大陆情况比较熟悉。至于台商,他们对大陆的了解就更细致了。
  交往是沟通之桥
  台湾人了解大陆主要是通过电视和报纸,其次是网络。岛内多家电视台都制作过介绍大陆的节目:最早介绍大陆的是凌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全中国走透透”。而后才陆续出现熊旅扬主持的“大陆寻奇”、高山峰主持的“在中国的故事”、柯以柔主持的“世界那么大”(原名是“中国那么大”)、廖庆学主持的“中国大体验”、“美食大三通”、“台湾脚逛大陆”、“中国全纪录”等。可以说,台湾媒体对大陆新闻的报道量还是比较大的,但其中又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在报纸中,只有《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专门设有“大陆新闻中心”专门报道大陆,其他如《自由时报》等都是将大陆新闻放入“国际新闻”中报道。
  台湾媒体对大陆的日常报道以负面居多。但随着四川大地震的发生,岛内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出现了不少客观的声音,比如感叹大陆领导人亲赴前线,赞扬解放军战士废寝忘食救人,还有人在节目中呼吁台湾民众积极捐款捐物救助大陆同胞。不少民众和记者谈到四川大地震时都几度哽咽。
  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台湾《远见》杂志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台湾受访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最想移民”和“最想留学”两个排名中分别达到第6位和第8位。该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台湾民众的“大陆观”正在发生改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5#
发表于 2010-2-2 22:00:10 | 只看该作者
要看什么样的比例了!如果按大陆人对了解台湾与不了解台湾的比例,那么比较少,毕竟许多大陆人没去过台湾;如果按台湾人对了解大陆与不了解大陆的比例,那么相对比较高了,毕竟很早就有台湾人可以随意进入大陆了,现在就更多了。相互了解需要个过程吧。当然,也不见得去过台湾就能了解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2 22:00:07 | 只看该作者
那么老的贴也拿出来转。。。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2 22:00:03 | 只看该作者
彼此彼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2-2 21:59:57 | 只看该作者
当时,那位同学碰到了一个台湾女生,她自称去过很多地方,也到过大陆,后来同学问她到过大陆的什么地方,她支吾了半天,说去过“北朝鲜”。

这位女童鞋要表扬,从她的嘴里得知高丽还是我们的,起码是我们的藩属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10-2-2 21:59:50 | 只看该作者
是大陆人了解台湾,还是台湾人了解大陆?我看如果从比例来说,大致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0:3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